【编者按】当前,全面深化革新、着力内涵生长,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学校提速生长的新航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凸显“内涵提升、革新创新、开放融合”三大战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专业提质、人才队伍汇聚、办学特色凝练、大学文化厚植、治理能力提高六大工程,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新命题。近期,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校内各媒体平台推出“內涵提升在行動”专题系列报道,深入走访、融媒报道学校各单元在党建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革新、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創新引領、文化傳承、校園文化、治理服務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經驗、新结果,爲全校師生鼓足幹勁建設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凝聚力量。本期推出第14篇。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PP电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5年整合建设以来,充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紧紧围绕高质量课程、高质量师资、高质量學生、高质量平台等四个“高质量”,依托学院特色,创新教学举措,不停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大花样,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事情体系,致力打造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继续民族再起大任的时代新人。
瞄准一流 完善体系
門門成精品
一流課程夯實育人基本。許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緊緊抓住“上好思政課”這個關鍵焦点,從教學要领革新、師資力量建設等方面不斷發力,打造出一批在全省領先的“金課”,成爲馬院踐行立德樹人任務的堅實基本。
目前,馬院的6個教研室中,有5個分別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5門思政通修課爲焦点的。一門課程對應一個教研室,爲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打造一流課程提供了有力支撐,结果顯著。
2019年,馬院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獲批河南省線上線下混淆式一流課程;2020年,該課程被評爲國家一流課程,實現了許昌學院國家一流課程零的突破。
精品課程全面開花。如今,馬院5門思政課程全部獲批省級優秀課程,其中《毛澤東思想概論》入選教育部精彩一課,《馬克思主義原理》成爲河南省精品課程,《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獲評2020年許昌學院線上線下混淆式一流課程。
PP电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卖力人说:“精品课程建设是将知识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學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把5门思政课程全部建设为省级一流课程,为办妥思政课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马院目前唯一的专业,专业虽然体量不大,但形成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思政人才的特色,紧紧围绕學生高质量就业办精办优,让每一个从这里结业的學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近年来,PP电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双管齐下,全力推进卓越思政人才培养,一手抓以专业知识为焦点的研究能力培养,一手抓以师范生技术为焦点的运用能力培养,通过定期举办“博士论坛”、说课授课大赛等品牌运动,促进學生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双提升,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政教育人才。
创新思维 革新教学
課課有特色
“壮烈牺牲的士兵是高尚的,散尽千金救国的慷慨人士是高尚的,我们普通人,怎样才气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呢?”前几天,PP电子学院2020级历史系學生施纪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执法基础》课堂上就“树立高尚理想信念”进行主题分享,这样一段激昂的现场“微课”,配合着采访了许多同学的“微剧”播放,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识和深深思考。
如今,這樣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思政課堂已經成爲許昌學院同學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马院作为全校思政课焦点力量,全力推进教学要领革新,老师们不停创新思维,结合自身优势“各显神通”,接纳线上线下结合、拍摄微剧、进行辩说、开展行走课堂等富厚多彩的形式,变“干巴巴的说教”为“热乎乎的教学”,充实发挥學生主体性作用,带给他们有深意、有新意、有活力、有张力的学习体验。
慕旗娟老师的“三微”教学,将微课、微剧、微辩说融入课堂中,每次上课都要先进行15分钟的“三微”环节,同学们几人一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制作课件、拍摄情景剧,展开猛烈精彩的微辩说。自主学习、专题分享,學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角。
刘镭博士领导學生录制微影戏《颍河沙燕》,通过实地调研、拍摄,开展“颍河崖沙燕拯救行动”,让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除了创新课堂形式,马院老师们更是领导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将课堂搬到更辽阔的天地间,在实践中开展真正“接地气儿”的思政教育。
在鄢陵建业绿色基地中,一群生机蓬勃的解说员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注意。这些来自PP电子学院的大學生义务解说员,借助鲜活的农耕图片,通过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各人感受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到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到都市建设现场,感受时代生长脉搏;到农业示范基地,体悟农耕文化的延续……马院围绕革命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三农”等理论问题,在PP电子周边精心布点,建设了10多个大學生思政课实践基地,不停推动“行走的课堂”走得更深更实。
學生深度加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实践教学、课堂创新与學生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历程规范化、内容专题化、手段网络化、实践常态化,更好地满足了學生生长和生长的需求及期待,引导學生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
导师下沉 盘活资源
處處有思政
作爲全校思政教育的焦点力量、落實立德樹人基础任務的主渠道,許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緊緊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探索獨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前伸後延,以及覆蓋全校的思政課導師制,不斷盤活校園文化資源,實現處處是思政課堂,時時有思政老師,努力構建全院大思政花样。
推行思政教育导师制,买通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师真正走近學生、贴近學生。
以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为重要突破口,马院将所有从事思政教学的教師下沉到全校18个院系,充实到班级,贯串大学四年,學生要害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老师一直都在。
作为院系思政教育导师,每位老师要与院系《形势与政策》任课老师一起组织、指导线上学习,进行线下领导等,随时解答學生的疑惑。
同时,导师还会通过不定期召开學生座谈会、开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状况视察等,深入了解所分包院系學生的思想状况。此外,导师还加入院系课程思政建设事情,指导和支持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
PP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海说:“思政教育导师制解决了思政课教師教书与育人的两张皮问题,同时充实发挥了思政课教師专业优势,资助专业课教師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为实现全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起到了积极作用。”
思政教育導師制也讓思政教育的觸角不斷延伸,真正實現了全過程育人。
前伸到新生入學教育。大一新生踏入校門、開啓大學新生活時,馬院利用導師制,緊緊抓住入校教育的黃金期,增設“認識大學”專題,思政課老師第一時間出現在身邊,幫助新生認識大學、規劃大學,制止他們陷入迷茫。
后延至笼罩大学本科四年。马院将《形势与政策》课扩展到大学四年,同时导师对自己所包院系卖力到底,实现思政课教師在四年中全方位对學生进行引导,在要害期资助學生扣好人生的扣子。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課堂內外時時有思政老師的諄諄教誨,走在學校裏也能處處感受到校園文化的浸潤。
作爲馬院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中原農耕文化與鄉村發展研究基地2019年被評爲河南省重點社科研究基地,基地由實體博物館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與中原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中原農耕文化研究中心組成。其中,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不僅是許昌學院的文化建設高地,而且已成爲許昌市一張亮麗的文假名片。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共收藏了3500件(套)展品,全面展示了中原地域传统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嬗变,一件件农具、一个个老物件、一段段影像,不仅是农耕时代的珍贵影象,更是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生动教材。马院不停盘活農耕博物館文化资源,用活學生身边的思政教材,使其成为最重要的思政实践课堂。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汪庆华体现:“农耕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看法、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价值资源,让學生在寻根溯源中凝聚共识,体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承,这样的思政课有物有情、具体可感,深受學生接待,已经实现了全校學生实践教学全笼罩。”
党建引领 强化师资
人人會育人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办妥思政课要害在教師。PP电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党建为引领,不停发挥下层党组织作用,从源头上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形成了一支政治素养坚定、理论素养深厚、视野宽广、品格高尚、能力过硬的思政教師队伍。
中原農耕文化與鄉村發展省重點社科研究基地以“中原農耕文化與鄉村發展研究”爲主題,獲批“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立項。同時,圍繞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積極主動服務于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以中原優秀傳統農耕利用與鄉村發展研究爲重點,開展高層次的決策咨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科研上的不停提升强化,反过来对思政教学也起到了巨大的反哺作用,逐步形成思政教育教研一体化,培养出一大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教師。
近年来,马院教師中7人获得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术一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谓;在全省首届思政课课堂教学大赛中,两位教師分获二等奖;孙希芳老师在全国首届教学展示运动中,荣获思想道德修养与执法基础二等奖。
目前,在马院思政课教師队伍中,党员占比到达95.7%,下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先锋带头作用不停凸显。在推进队伍建设工程中,马院开创了“双带头人”制度,即教研室主任和教学党支部书记配合带头推动思政教育事情生长,充实发挥组织引领作用,让思政课教師队伍德才兼备。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許昌學院將繼續准確掌握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事情的新形勢新任務,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事情的新思路新途徑,牢記高等教育初心使命,忠實履行立德樹人職責,著力構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三全育人’大思政事情花样,爲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更鼎力大举量。”許昌學院黨委書記闫紀建說。
新聞鏈接:http://hnrbpaper.dahe.cn/html/2021-07/02/content_503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