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專題新聞

【许院听课录】之四:上课学“爬樹” 体验潮运动

作者:鍾偉平 宁智沛來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編輯:鍾偉平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8-06-19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筑牢教学中心职位,聚焦内涵,深化革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峥嵘初显。学校相继启动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课堂教学革新计划”等,立项建设了一批应用型课程,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在教学中得以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加入式等新的教学方式获得普遍认同。不少教師已经投身到教学革新的实践中,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更多的活力。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开设《许院听课录》专题,通过深入走访深受學生喜爱、充满创新力的课堂,从微观层面挖掘课堂教学革新历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以供借鉴。

 

仲夏六月,烈日炎炎。在學校辦公樓東側的苦楝樹清涼樹蔭下,經常會有一群正在上攀樹課的師生引人駐足側目。他們在這棵層樓高的大樹上挂了根繩子,地上整齊的放著繩索頭盔宁静帶……沒錯,他們就是要爬到高高的——上課。

攀樹体验棒棒哒

任课老师李学翈祖诉我们,一說起攀樹,许多人都市联想到小时候爬樹摘果子、掏鸟窝等等的故事。但其实,攀樹与爬樹完全是两码事,爬樹只能依靠上下肢力量拉拽踩踏樹幹不僅累而且沒有宁静措施,如果遇到较高的笔直樹幹就只能望而兴叹了。而攀樹则是一项借助专业装备完成上升、下降走枝飛枝等動作的戶外運動項目,除了能體驗與平地差异的視覺感受,觀察多樣的自然生態外,還能修缮樹木资助樹木生长

李学良老师领导學生进行樹木及情况测评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记者和同学们一同进行了攀樹体验。李老师說攀樹对樹木周围情况进行测评:地面的石块、樹冠中间的电缆、樹枝上的蜂巢等等都是攀樹历程中的危险因素。攀樹前要绕樹一视察樹根腐朽水平、敲擊檢查是否有洞、目测牢固绳索的樹枝直径以及是否是活枝,确定攀爬的位置。然后才气制定攀樹计划,设计锚点位置、攀爬线路等,同时对悬挂绳索的锚点进行重力測試

牢固攀樹锚点

 

示范时,李老师把系有绳索的豆袋抛上樹丫,然后牵引、安装樹皮掩护器,再把主绳穿过樹木掩护器,制止攀爬时绳索对樹木的摩擦。锚点牢固好之後,他把一端打结牢固在宁静帶上,用抓结绳缠绕另外一端并同时牢固在宁静帶上。这时,就像“升旗”一般,拉動抓結一端將身體提升。下降時,只需要輕輕地按動抓結繩即可順利下滑至地面。

學生兴趣浓厚

張航同学說,上了攀樹课,觉得挺有意思,“我平時就喜歡戶外運動,跟同學爬山啊、野炊啊經常有,但沒有學習過這樣專業的戶外技術課程田震同學說,第一堂課老師教了基本步驟,印象深刻的就是介紹裝備和宁静規範“老師說得很全面,聽了才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比較欠缺。

李書慧同學“腳蹬繩套、手推繩結,如此重複多次到達終點——當整個人懸在離地七八米的半空中,眼前樹影重重,凉风飒飒,虽然心怀忐忑,成就感却是油然而生,就连呼吸着的空气也似乎清新了幾分。

模拟教学——樹上拯救

 

李学良說,目前这门课面向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治理专业(户外运动偏向)的同学开设半学期的课程,主要分为攀樹理论、装备使用、锚点牢固、上升下降、走枝飛枝、樹上拯救六大板块,让學生系统地了解攀樹运动。

攀樹,不仅是一項運動技术,還可以学以致用。户外教研室主任刘振坤告诉我们,將來這些戶外偏向的同學在青少年營地實習、事情時,利用在校所學到的這些戶外技术,可以開展一系列青少年自然教育、探索教育的項目。

方兴未艾的攀樹课

据介绍,攀樹运动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攀樹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户外运动项目,借助专业装备完成在樹上的上升、下移、旋转、飞跃等行动。攀樹差异于爬樹,它更类似于攀岩,但比起攀岩的技巧性、冒险性,征服性,攀樹更多了一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意味。在欧美,这是一项风靡校园的户外运动。对同学们来說,攀登上大樹的顶端,在另外一个高度,另一个视角视察世界,令他们感受到快乐与新奇;从教育目的而言,攀樹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勇气与冒险精神,锻炼关爱他人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攀樹从降生之日起就备受推崇。

目前,海内高校攀樹课的大部门师资還很依赖港台地域的攀樹协会,自厦门大学于2012年末在中海内地高校率先将引入攀樹运动课程後,近幾年西北大学等5所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攀樹课程,而我校是河南高校中唯一一所开设攀樹课的高校。

 

學生们在老师指导下攀樹

体育学院院长李慧林說,攀樹运动在发达国家和我国一线都市迅速升温,學生们通过国家专业技术考试后可将攀樹作为一项新姓f闹耙担部梢酝ü蕵湓硕郧嗌倌杲凶匀唤逃胩较战逃傅肌N倚E蕵淇蔚目杓词体育学院在培养學生野外生存与挑战能力的同时,面向社会需求,适应新兴工业的课改举措。(图文 甯智沛)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