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份,我校迎來了來自坦桑尼亞、塔吉克斯坦等國家的13名留學生,这是我校首次大规模招收外洋留學生。在校学习还不满3個月,他們就學會了簡單的漢語對話,不僅會打太極拳、唱《茉莉花》等歌曲,而且會用微信、逛淘寶。
會查字典、能交流,近3個月學會300余個漢字
“我叫孟明珠,孟子的‘孟’,掌上明珠的‘明珠’。”2017级留學生、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孟明珠用中文这样介绍自己。
“老師說,‘明珠’有寶貝、珍貴的意思,我很喜歡自己的中文名字。”孟明珠說,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在许多國家,漢語越來越重要,學習漢語已經成爲一種時尚。

记者与我校留學生泛论大學生活
來自坦桑尼亞的韓傑則從小就與中國結緣。“我的父親曾在1985年到北京學習過6年漢語。他經常給我講述中國的文化、美食,告訴我中國人很是友好、和善。”
“在中國的幫助下,坦桑尼亞的交通、醫療和教育有了極大的改善,如今還修建了新坦贊鐵路和機場。這不光大大改善了我們的交通狀況,而且給我們運來了衣服和食品。”韓傑說,就連他用的手機,也是中國某企業爲非洲國家定制的。“中國的交通工具既自制又節能,便捷的電子商務等也是我們急需的。用自己所學知識爲兩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是我的夢想。”韓傑說。
“2017级留學生是学校首次大规模招收的留學生。其中6名來自塔吉克斯坦,7名來自坦桑尼亞。”我校國際交流與相助處長孟凡韶体现,近3個月,他們學漢語的速度很快,日常對話基本沒問題,會讀寫300余個漢字,并能熟练运用拼音拼写生字、查字典。
會網購、微信支付,感歎中國生活“太方便”
留學生来中国之前对中国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到中国后,他们的认知更直观,也更多元。他们被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所折服,也为中国经济的飞速生长而感应惊讶。
在我校生活近3個月,讓來自塔吉克斯坦的朱夢感歎:“在中國生活真是太方便了。”好比支付寶、微信、“小綠”讓生活更便利。

留學生在我校学习中国传统舞蹈
“來許昌學院之後,學校的同學教我們使用微信、逛淘寶。現在,我天天用微信和老師、同學交流,外出的時候能用微信付賬。淘寶也很神奇,不僅可供選擇的商品種類多,而且價格低。我們在淘寶上買了许多書和食品,還買了棉衣、鞋子等,這些在塔吉克斯坦想都想不到。”朱夢說。
最讓來自坦桑尼亞的文凱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的熱情。“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很照顾。我们走出校门后,PP电子市民对我们也很友好。”文凯说,一个多星期前,他和几名留學生逛PP电子市区。搭乘公交车时,有两位热心的市民邀请他们到茶室品茗,给他们讲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已往一个多星期了,但文凯仍然意犹未尽地说:“茉莉花茶,很香!”
在日常接觸中,“中国人的魅力”也给留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很勤劳,很有活力。中国學生不仅很勤奋,协作能力也很强。”文凯说。
學太極、練書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國際交流相助處的宋延生老師說:“這13名留學生将在PP电子学院进行一年的汉语学习,然后通过HSK 4级考试,才气取得结业证书。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语言学习课外,学校还为他们开设了书法课、太极拳课、音乐赏析课等,让留學生通过种种方式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學太極、練書法,大愛中國傳統文化
12月22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为了让留學生更好地体验生活,国际交流与相助处卖力留學生事情的老师们提前购置了包饺子所需的食材,并准备了英文版的中国传统文化解说词。当天上午,任课老师带着13名留學生来到满庭芳餐厅三楼,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饺子馅儿、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时,留學生还合唱了刚学的《茉莉花》《龙的传人》。
來自塔吉克斯坦的江望說,他很喜歡中國文化,在課堂上感受到了老師的熱情,很是感謝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對自己的幫助。
为了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学校还选拔了90余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學生与他们结对,从他们到校第一天起,一直陪同他们学习并照顾其生活。
“结对交流中,不仅留學生的汉语水平提高了,中国學生的英语水平也提高了,同时增加了中国學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師韩启振介绍。
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留學生
“为了拓宽留學生招生渠道,我们除了在媒体上宣布招生广告外,还加入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赴境外高校招生巡展,遴选境外优秀高中结业生和大學生到我校学习。在招生历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由于地域、经济等方面的劣势,欧美等发达国家生源较少。奖学金设置额度有限,在一定水平上削弱了对优秀来华留學生的吸引力。我们将增加来华留學生奖学金设置的种类和额度,吸引更多留學生到我校学习。”国际交流与相助处长孟凡韶体现。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扩大留學生招生规模,特别是对友好国家的招生,在招生专业上也将实现进一步突破,由单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过渡到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医学等多个专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切实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原载于《PP电子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