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挂職當成真任職”
——我校“雙百工程”第三批挂職人員事情紀實
進入十二月份,我校“雙百工程”第三批派往許昌市(縣、區)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挂職鍛煉的20名教授、專家,事情已經開展了9個月。今年20名外派幹部中,有3人擔任縣(區)政府的副縣(區)長,4人擔任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副職,13人被派往知名企業挂職副總。“雙百工程”自2014年正式啓動以來,高校與地方搭建起了人才資源交流共享的平台,促進了政産學研用的深度融合,2016年的事情效果究竟如何?帶著這樣的問題,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深入走訪了數位挂職幹部。
“既然真挂職,就要真幹!”
商學院黨總支書記沈春景教授被派往許昌縣人民政府挂職,任副縣長。一上任,縣領導班子便研究通過由他來主抓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和工業項目、環境保護、産業集聚區建設等“實事兒”“大事兒”。“這是莫大的信任,所以我一開始就擺正了心態,把挂職當成真任職,而既然真任職,就要真幹!”沈春景体现。

挂職許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沈春景(右二)到阿裏巴巴對接外洋監管倉項目
2016年經濟下行給許昌縣的各企業帶了很大壓力。沈春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企業“蹲點兒”調研,“先搞清楚企業到底面臨什麽難題,政府才气有的放矢地幫扶,才气凸顯政府的職能。”他帶人對域內企業進行了深度調研,在此基礎上摸清了讓企業頭疼的“資金短缺”“資産無法抵押,貸款難”等六大難題。調查中,他發現通過招商引資计划“落戶”許昌縣的許多企業,卻往往因爲“中間環節”遲遲落不了地。剛簽約的企業手中只有營業證,沒有土地證、房産證,使得資産無法抵押,無法貸款,資金成了大問題,而一系列手續辦理時間長,費用高,直接影響了項目的推進。
針對這個難題,沈春景拿出了一個有“誠意”的解決方案:“我們先把園區建起來,把土地證辦好,水、電、氣、汙水處理管網全部建全,梧桐樹栽好了,企業可以直接拎包入駐!”沈春景說,“因爲有前期鋪墊,企業在三天內就可以把其他相關證件辦好,省時省力,資金難題一下子解決了,而在對企業的幫扶、培育中,政府也提升了公信力。”在他的積極推動下,許昌縣企業孵化園、電子商務産業園、電子信息産業園、食品産業園、高端智能裝備産業園、發制品産業園、農機裝備産業園等七大專業園區建設正如火如荼,搭建起了該縣工業經濟發展的新框架。
整合校地資源促進校地相助是沈春景的又一事情重點,一年來,他還積極牽線搭橋,協調許昌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項目落地許昌縣精細化工園區,協調信息工程學院和商學院與許昌縣安萊尼亞服裝公司簽訂相助協議,許昌縣政府與許昌學院科技創新戰略相助也已達成开端意向。
“應用科研給我們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實驗教研室主任郭衛芸博士,挂職擔任河南九棵樹實業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主要幫助這家處于建設初期、以香椿醬爲主打産品的企業,進行品質控制及提升。衆所周知,國內調味品市場巨大,如何做出大衆普遍喜愛、風味獨特、綠色營養的醬品,乃至開創出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對于食品企業而言,都面臨著技術研發的重大瓶頸。

正在河南九棵樹實業有限公司實驗室作實驗的郭衛芸博士(右一)
郭衛芸用近3個月的時間進行細致調研,掌握了企業産品生産與技術研發、市場營銷與结构等方面的大量一手质料。針對香椿原料中香氣身分極易揮發的企業難題,他接纳“最少化加工”的食品加工新理念,對生産工藝過程進行了更新,將香椿醬的熟化與殺菌工藝合並起來,減少熱加工的環節和時間,不光有效降低了香椿香氣的損失水平,提升了産品品質,而且節約了能源。
郭卫芸体现,“挂职以后,才越发深切地体会到地方高校教師做好应用型科研的重要,尤其对于工科专业的青年博士,很有须要凭据市场、企业需求实时转变研究偏向,应用型科研为教師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下一步,他还计划要对香椿原料漂烫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针对香椿原料在95℃漂烫条件下的护色、保脆、保香问题进行工艺升级。
挂职期间,郭卫芸针对九棵树的香椿酱产物开展了频频重要的品质判定运动,组织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300多名大學生对主打产物进行了品评,并在学校规模组织开展了“校企协同创新联动回音壁”运动,既为产物的风味品质升级提供了珍贵的数据,又给同学们提供了走出课堂了解市场的难得时机。通过信息收罗、企业见习、项目加入,大學生们真真切切了解到企业需要的是哪些技术,增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欲求。
郭卫芸说,“带着企业挂职的经历,无论是领导學生们到厂区旅行,照旧回到校园给學生们上课,都能明显感受到同学们主动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爲傳統企業“謀”轉型
挂職河南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我校新质料與能源學院(外貌微納米质料研究所)法文君博士,主要負責該公司高新技術研發结果、知識産權的申報以及新型陶瓷釉料的研發等事情。
“傳統的民營企業大多不重視知識産權保護,但當下他們在企業的轉型升級中遇到了许多問題,了解他們的困惑後,我想通過我的努力和背後學校的支持來助推大宋官窯産業升級。”法文君博士說。

挂職河南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法文君博士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幫助企業進行專利申報的過程中,企業畏惧技術泄密,我不斷和企業技術負責人溝通,逐漸取消了他們的顧慮”,法文君博士不無感伤地体现,“只有你把挂職單位當做自己的家看待,才气真正融入進去,配合成長”。
在積極幫助企業准備质料、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過程中,法文君針對公司只有外觀專利、沒有實用新型及發明專利的實際情況,積極與企業科研技術人員溝通,挖掘現有技術,完成“一種多功效餐具”和“一種快客杯”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的立案,完成“一種在鈞瓷外貌上形成銅紅點狀結晶釉及其燒成要领”“一種複合窯變鈞釉及其制造要领”和“一做黃金釉鈞瓷及其制造要领”三項發明專利的立案事情。
挂職期間,法文君還助推我校以鄭直教授爲第一發明人的專利“一種通過外加納米质料在氧化氣氛下燒制鈞瓷的要领”轉讓給大宋官窯股份有限公司,爲雙方加深産學研相助奠基基礎。相助申報的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新型功效鈞瓷的研發”獲得立項。爲更好地充實公司的科研隊伍,提高企業科技人員的科研水平,協助企業聘任了我校新质料與能源學院以及中國鈞瓷研究院的14名專家作爲大宋官窯的兼職研發人員,對科研骨幹進行培訓,配合進行技術研發。
歲末隆冬,一路耕作且行且收獲。對于外派挂職的20位許昌學院人,也在這個季節收獲了自己人生中一份沈甸甸的碩果。“9個多月的挂職經曆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一句簡單的話語,凝結了挂職同志們的配合心聲。挂職事情讓已經習慣校園教學科研模式的老師們一下子有了別樣的緊張感和使命感,他們不斷充實自己,在實踐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企業單位,積極創造經濟與社會效益,深化政校企相助。作爲學校轉型革新的品牌亮點,“雙百工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事情,而挂職的每一位同志正在用寶貴的收獲反哺许院的育人阵地,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奠基基础、添砖加瓦。(摄影:鍾偉平 岳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