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人才情况培育转型發展新活力
——新质料与能源学院(外貌微纳米质料研究所)转型探索实践
2016年,我校的轉型發展到了深水區、攻堅期,需要不斷地革新創新教育教學要领,不斷方单合、對接社會、行業的發展需要,這就意味著二級學院在助力學校轉型發展的過程中也要拓寬視野、創新思維。
我校新质料與能源學院(外貌微納米质料研究所)依托其強勁的研究平台優勢和高端人才優勢,在轉型發展的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條“營造人才發展環境,釋放創新活力,深化産學研用”的發展之路。
营造人才發展情况
新质料與能源學院(外貌微納米质料研究所)院長(所長)高遠浩在接受采訪時說到:“高端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不足,是制約我校深化轉型的瓶頸問題。新质料與能源學院(外貌微納米质料研究所)具有比較突出的科研優勢,但是要在學校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更好地發揮作用,首先要爲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結合學院的發展規劃和高端人才的興趣點,新质料與能源學院提出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因材施培”的用人战略。具有6年外洋留學經曆的楊曉剛博士多年來一心致力于“能源质料與技術”的基礎研究,研究结果曾發表在影響因子大于20的《能源與環境科學》上。楊博士经常這樣說:“實驗設備、儀器是我的寶貝,看到測試時出現的波譜曲線感覺像是跳動的音符,心情特別愉悅,所以我總喜歡呆在實驗室。”
像楊博士一樣鍾情于實驗室基礎研究的,還有雷岩老師。年輕的雷老師雖然只有助教職稱、碩士學位,但他已經是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主持人,還在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多篇,具有較高的基礎研究潛質。學院部署教輔人員把熱衷于基礎研究的楊曉剛博士、雷岩老師等從繁雜的日常事務性中解脫出來,鼓勵他們潛心科學實驗和學術研究。
而對于熱衷從事應用研究的老師,學院則努力創造條件加強他們與企業的緊密相助。好交锋玺旺博士,申報了2013年河南省博士服務團事情,學院結合我校校地人才共建“雙百工程”事情,多方協調,幫助其乐成挂職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武玺旺博士充实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解決了企業一系列實際生産問題,獲得企業的高度認可,取得了豐碩産學研结果。目前學校與黃河旋風聯合籌建的“合金粉體冶金技術聯合工程實驗室”正在籌劃1項研究结果的産業化事宜。
釋放創新活力
许多本科院校并不缺科研结果,缺的是如何将其对接到企业、行业的生产一线,转化成产物、生产力。为了连续發展和提高科技结果的转化率,近年来,新质料与能源学院结合地方特色和工业需求,着力培育有利于创新活力释放的情况宁静台。学院主动融入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动中,深度挖掘老师中具有结果转化潜力的科研结果和技术,与企业深入开展相助。
超硬质料是許昌的四大特色産業之一,也是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著力點。2013年,學院積極創造條件,適時建设了超硬质料制品協同創新中心,並積極參與許昌市人民政府的産業發展结构設計,協助許昌市科技局調研超硬质料産業鏈現狀,積極籌建“許昌市超硬质料産業技術聯盟”,並起草了《2014—2020許昌市超硬质料及制品産業發展行動方案》。学院通过武玺旺博士在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挂职期间形成的良好相助关系,组建學生加入的研發团队,资助企业解决金刚石制品预合金粉的问题。以武玺旺博士为主的研發团队開發的《預合金粉加工性能調控技術》獲得企業科技表彰一等獎,開發的“溶劑霧化制備銅錫合金粉技術”已經通過中試,各項技術指標均高于企業標准。
鈞瓷是河南的一大文化品牌,開展鈞瓷工藝的改進與研究,對弘揚、傳承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重要意義。早在2011年,外貌微纳米质料研究所就开始了与河南大宋官窑瓷业有限公司的相助,建设了“大宋官窑研發实验室”, 并将其建成了质料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产学研相助基地。2013年,納米所與大宋官窯簽訂了技術委托条约,進行鈞瓷釉料改性應用研究。多年來,鄭直團隊通過對傳統鈞瓷釉料的科學分析,將納米质料與傳統釉料結合,乐成研發了一系列的鈞瓷産品,釉面玉潤典雅,提高了鈞瓷的藝術觀賞價值,實現了鈞瓷傳統工藝與現代納米技術的完美結合。學院爲這種新型的鈞瓷産品注冊了“納鈞”商標,2016年5月,這種“納米质料改性技術”以50萬元的轉讓費轉讓給河南大宋官窯股份有限公司。

郑直团队
研
發
的釉面玉
潤典雅的“納鈞”祥瑞瓶
?
“产学研用”助推创新性人才培养
该院一直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情况和条件。2013年,学院就依托外貌微纳米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提出以强势科研反哺教学的新理念,开设了《创新实验开放平台》实践课程,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学院不停革新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使许多學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發表SCI论文、授权国家發明专利。何伟伟副院长告诉记者:“我几年前就带过一个本科生做创新实验,虽然本科阶段她没有發表论文,但是研二的时候她已经在国际顶级刊物《Inorganic Chemistry》和《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上發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她的导师告诉我,她动手能力很强,思维也很开阔,能取得这结果与她本科阶段受到的科研锻炼和创新实践密不行分。”

该院學生加入2015年“挑战杯”
2016年,学院增设了《大學生科技训练计划》课程,着力培养學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在学院科研实力和高条理人才的感召影响下,學生的理论知识储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有明显的提升。
眼下,学院正部署利用假期时间实施“教師知识更新计划”,勉励教師到海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进行学习进修,学习国际前沿课题抢占学术高地、进入企业的生产现场充实接地气。
人才的缔造性劳动是發展的基础保障。高远浩院长告诉我们:“学院将致力于建设良好的人才情况、打造良好的技术平台,相相助力,发动学院应用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逐步健全因材施培的發展机制、营造聚才引才、有为善其为的事情情况,促进应用技术结果的良性连续产出。”(图片由新质料与能源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