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0日,《河南日报》以《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大學生村干部”杜俊鹏的创业富民之路》为题报道我校结业生杜俊鹏领导村民创业致富的事迹,现全文转载如下:
從許昌市出發向西南行駛50公裏就是襄城縣楊莊村。村頭“大學生村干部创业园区”的展示牌後就是楊莊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杜俊鵬和鄉親們配合打造的反季節果蔬大棚。4月3日,記者見到杜俊鵬時,他正和鄰村尚莊村的老支書商量著再去一趟省農科院,溝通稭稈接纳再利用的項目。
今年剛30歲的杜俊鵬在楊莊村當村幹部已有6個年頭了。2008年,從許昌學院畢業的杜俊鵬主動放棄了在知名企業的事情,決心投身到農村發展事業中。“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足。”杜俊鵬說。
現在村裏的反季節果蔬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效益也越來越好,然而在創業之初杜俊鵬卻蒙受了巨大的壓力。當時楊莊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畏惧賠錢的村民們始終不願嘗試種植經濟回報更高的反季節果蔬。杜俊鵬認識到必須要主動作爲,先幹給群衆看,再帶著群衆幹,才气幫助群衆增收致富。2009年5月,获得村支書李保才的同意後,杜俊鵬決定以農民自願流轉的形式建设反季節果蔬大棚示範園區。然而,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杜俊鵬破釜沈舟把自己剛買的新房賣掉付給農民當租金。他一邊引進技術,一邊親自育苗、授粉,還要找銷路。杜俊鵬回憶說:“如果那個時候放棄就會打擊村民的積極性,今後的事情會更難開展,但如果堅持下來有了收益,村民們就不會有顧慮了。”
在杜俊鵬的不斷努力下,楊莊村現在已經建成了800余畝反季節果蔬大棚,西瓜、茄子、豆角等反季節農産品還沒成熟就已被早早訂購,每年可爲村民帶來1200萬元的收益。
杜俊鹏说,农村的条件虽然艰辛,但艰辛中蕴藏着大有可为的事业,他希望能有更多拥有知识、富有激情、眼界开阔的大學生投身新农村建设。
鏈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4-04/10/content_105622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