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二加油!王小二加油!”到了搶奪寶船的時候,現場的小朋友眉頭緊鎖、聚精會神,不錯過演員們的一舉一動,寶船奪回後,他們手舞足蹈,爲劇中的角色歡呼呐喊……
這是一場有些特別的演出,因爲现在在舞台上演出的並不是專業的話劇演員,而是來自許昌學院文史與傳媒學院《戲劇表導演基礎》課上的師生們。

據了解,《戲劇表導演基礎》課的師生在這個暑假前往許昌市博物館、許昌市社會福利院、許昌市總工會職工子女托管中心等地進行巡演,此次巡演的兒童劇《寶船》是課程的社會實踐項目之一,也是其“項目調研+情境教學+社會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生動體現。
把课堂“搬”上真舞台,背后是对课程革新的探索。课程卖力人张晶晶老师解释道:“这种模式能让教学走出校园,落地为服务社会的演出项目,通过项目调研与筹谋、项目筹备与学习、项目实施与反思等环节,让學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种种演职岗位和观众群体,带着项目服务社会的实际需求回到课堂学习。”
202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陈崇顺就是《戏剧表导演基础》课上的學生,正是这种在舞台上演出的时机,让他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拾起热爱。他认为,课堂“搬迁”让他见到了真实的观众,获得了最真实的反馈,带着这些反馈回到课堂,能够越发有的放矢,有所收获。

《寶船》並不是他們課堂“搬遷”的第一次嘗試。《戲劇表導演基礎》課依托許昌學院和許昌市的鼎力大举支持,充实發揮每一位同學的主觀能動性,用自身專業深入服務社會,截至目前已排演123個舞台劇劇目。
他们的项目结果话剧《当归》荣获2015年“金刺猬”全国大學生戏剧节“金刺猬”奖,短剧《隔墙有眼》《青春有底线》划分荣获第五届、第六届河南省大學生艺术展演运动一等奖。
這次的《寶船》不僅在劇情上深深吸引了小朋友,也給了他們許多的啓示,是一場假期裏的文化大餐。演出結束後,參與演出的師生與觀衆在現場開展“演後談”,交流創作初衷與感受,小朋友們踴躍發言,暢談感想,同時也爲這群特別的演員們點贊。
“這是對我們演出的肯定,觀衆的意見也能讓我們反思演出中存在的問題,”2022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柴麗紅說,“‘演後談’讓我們從實踐回歸到理論學習,轉換到觀衆的視角,體會他們的感受,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
據悉,《戲劇表導演基礎》課于2021年獲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社會實踐)。課程團隊穆亞哲老師体现,現有的结果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學院的支持下,現在的教學團隊正在進一步整合擴充,吸納校內外優質師資力量,發揮特長,補齊短板,進一步“擦亮”課程特色,提升育人效果。
新聞鏈接: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19978654672591257640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