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内,我无数次惊异于昔人的智慧,甲骨文上图形化的字和青铜器上庞大的花纹,给我一种穿越时光的感受,太震撼了。”7月5日,PP电子学院“寻字根 探文明 传文化”殷墟分队实践团队成员刘家妤说。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大课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独具匠心,意味深长。7月4日至5日,PP电子学院“寻字根 探文明 传文化”殷墟分队实践团队20名师生,先厥后到殷墟博物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进行学习和体验。

在殷墟博物館,隊員們見到了原本只出現在課本上的商代刻辭蔔骨、紋飾精美的國家寶藏亞長牛尊、重兩百多斤的“司母辛”銅鼎……隔著玻璃觸摸它們,似乎與先輩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車馬坑展廳前,隨行的思政課老師林韻,爲各人講述了車馬坑發掘的艱辛,希望隊員們在學習中不斷創新、銳意進取,樹立文化自信,主動思考作爲一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如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隊員們在中國文字演變曆程展廳駐足觀看,相互討論,還嘗試書寫甲骨文,對繁簡字的變化進行闖關挑戰,體驗漢字華容道、甲骨文翻翻樂等多種形式的趣味小遊戲,在博物館裏沈浸式探尋漢字之源,鑒賞漢字之美,不斷加深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活動結束後,隊員們帶著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視察講話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回到了學校,並參觀了校內的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和鈞瓷文化藝術館。
几天下来,实践团队成员们受益匪浅,感悟颇多。队员方正在实践日记中写到:“这堂行走在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就像是一场寻根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更感受到我们这代人肩上的责任作为青年大學生,我们要把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与继续,努力流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据了解,近日,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启动“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运动,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要害词,分为大别山分队、南水北调分队、黄河分队、红旗渠分队、兰考分队、殷墟分队6条主线路,學生们通过“走、访、拍、讲、写”等形式,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强化责任继续。凭据运动要求,PP电子学院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寻字根 探文明 传文化”殷墟分队,走进博物馆共上一堂可感可触的思政课。
許昌學院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体现,我們通過舉辦此次活動,寓教于樂、融學于趣,讓曆史文化重生動、更鮮活,更好地引領青年學子牢記囑托,砥砺奮進,緊跟時代脈搏,勇擔時代使命,堅定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創新者。
新聞鏈接:http://www.hnynet.com.cn/qingcongxiaoyuan/article/1/1677618890508734464?t=4e6630906b6c8b0636f731d394dc92af&source=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