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陽光女孩兒
求學時,拍微電影傳遞正能量;畢業後,渴望拿起筆書寫人生
?
PP电子学院的校园内,经常泛起这样一个场景:三四名大學生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的女孩儿笑颜如花,与各人谈笑风生,一路前行。坐在轮椅上的这个女孩儿是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學生李菲,与她相伴而行的是她的同班同学。
“大學四年,我心中牢記的一個詞就是‘感恩’。”今年23歲的李菲因車禍高位截癱。2010年入校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愛下,李菲凭借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先后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大學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等,并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2010年度“中国大學生自强之星”評選活動中喜獲提名獎以及河南省“三好學生”,許昌學院“优秀學生”、“模範青年”、“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
5月15日,在李菲即將畢業之際,記者對話這個自信、獨立的殘疾女孩兒,聽她講述大學四年中那一個個愛的故事。
刻苦讀書永不言棄
1999年正月初十,李菲被一輛高速行駛的公交車撞倒,車輪從她的腰部碾過。她從昏厥中醒來,面對的是一個無情的診斷結果——高位截癱。爲了幫助李菲堅定生活的信念,李菲怙恃買來《如果借我三天灼烁》等書籍放在其床頭,鼓勵其以永遠不平輸的精神面對人生。2010年6月,李菲第一次參加高考就以總分518分的優異成績被許昌學院錄取。
“自我失事以來,爸爸、媽媽似乎一夜之間老了十幾歲。以後,我堅決不能讓爸爸、媽媽再费心。”李菲說,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她就給自己設計了一個規劃:大學期間好好學習,努力成才,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讓怙恃少爲自己费心。
大學4年,李菲在學習上支付了超出凡人的努力。纵然是2012年在上海做手術期間,她也隨身攜帶教科書,並讓同學通過網絡把筆記傳過去,忍痛堅持學習。遇到實在不懂的,她就通過QQ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怙恃和醫生都勸她不能學習那麽長時間,她卻說:“已經耽誤了這麽多課程,如果不趕緊補上的話,以後的壓力會更大,我不想跟同學有太大的差距。學習可以疏散我的注意力,身體上感覺就不是很疼痛了。”
在關愛中重拾自信
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李菲始終面帶微笑,明亮的眼睛裏充滿了自信。
“上高中的時候,我有些自卑,很少和同齡人接觸。”李菲说,大學4年,她變得自信起來,主要是因爲身邊有一群關心她的老師和同學,是他們的“愛”讓她融入班集體,找到了自信。
“剛入學的時候,因爲車晚點,我和媽媽趕到學校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可系裏的老師一直在宿舍裏等著,幫我部署房間,並減免了住宿費等費用。”李菲說,考慮到她的出行問題,系領導不僅把她的宿舍部署到一樓,還與學校協調,把她的課程全部部署到教學樓的一樓和二樓。
“除了老师的关愛外,同学们对我也很是好。”李菲說,從大一開始,班裏的同學就私下排出了值日表,每天由3名同學接送李菲上課,上下台階時擡輪椅。每逢放假和開學的時候,同學們會提前詢問她的行程,以便幫助其拿行李。
心懷感恩回報社會
大學4年,李菲在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的同時,克服困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同學,並身體力行地參與集體事情和公益活動,實實在在地融入了集體。
先天條件的限制讓李菲基本上無法參加任何體育活動。但每次學院開展體育活動,她都准時到場,爲同學們加油助威,爲疲勞的運動員送水。
“今年的運動會上,我在長跑途中體力幾乎耗盡。可是看到堅強的李菲拿著水在運動場邊給我加油,我就想,我不能讓她失望。所以,我鉚足了勁兒,堅持到最後!”李菲的同學羅高傑說。
“李菲的精神和事迹深深地熏染着每一名师生。在李菲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精神感召下,一股相助友愛、勤勉自强的民风日益浓厚。”李菲的老師黃岑岭深有感觸地說。
2013年,李菲把自己的故事拍成微電影《陽光下的青春》,把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的精神傳遞給了更多同齡人。
李菲說,爲了不再給怙恃增加負擔,她放棄了考研。“我最近在考慮,准備回商丘老家開個小店,先解決吃飯問題。”李菲說,在此基礎上,她還有一個夢想,像坐在輪椅上的作家史鐵生一樣,用手中的五彩之筆,感悟生命,思考人生,創作一些自強不息的文藝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