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29日
,以許昌學院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爲牽頭單位、以許昌學院中原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爲依托的“中原農耕文化記憶傳承工程”在許昌學院舉行啓動儀式,“中原農耕文化記憶傳承工程”正式啓動。來自許昌、平頂山、南陽、周口、濮陽等地的汪慶華、潘民中、符春綠等10余位曆史學家、民俗學家、文化學者就該文化傳承工程進行了論證。黨委副書記馬超出席啓動儀式。鄭直副院長主持儀式。
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同時也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幾千年來,中原地區在傳統農耕文明的演進過程中始終處于中心职位和先進行列,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结果。近年來,隨著我國革新開放的偉大進程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當前正處在傳統農耕文明發生曆史轉變的重要節點上,傳統農耕生産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重大變化,许多傳統文化正在漸行漸遠,逐步消失。基于這樣的考慮,許昌學院創建了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並在此基礎上,謀劃實施一個中原農耕文化記憶傳承的系統工程,旨在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地將中原農耕文化的精髓挖掘和展示出來、生存和傳承下去,使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得以弘揚,使子孫後代受到啓迪和教育,努力爲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在啓動儀式上,許昌學院相關負責人首先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他說,我校是河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圍繞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突出抓好校地戰略相助、校企協同創新、校企相助育人等重點事情,加速推進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我校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的創建及其一系列後續深化建設事情,也是學校近年來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结果,而且已經成爲了一個比較突出的亮點和學校對外影響的重要窗口。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該傳承工程發起人
汪慶華
教授介紹了“中原農耕文化記憶傳承工程”有關情況。
據介紹,該項工程主要包罗專題展館建設、網絡平台建設、曆史文籍和當代資料庫建設、系列叢書編著、現代媒體傳播、社會資源整合等多項子工程,計劃三至四年內完成。
曆史學教授、魏晉史專家、知名中原文化學者
潘民中
教授作为专家团队代表亮相讲话。他说,中原传统农耕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奋斗不息的缔造和智慧。在当今传统农耕文明发生历史性厘革的时代,一旦泛起历史割裂和文化断层,中华文明的延续就可能泛起危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正是PP电子学院以抢救性的迫切心情建设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和启动中原农耕文化影象传承工程的意义所在。专家们纷纷体现,将竭尽全力,通力相助,力争把这项工程做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再起作出应有孝敬。(摄影:朱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