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轉型發展巡禮之四】院企牽手築平台産教融合結碩果

作者:张志立 翟广辉 王晓霞來源:信息工程學院 編輯:鍾偉平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4-11-17

                  院企牵手筑平台产教融合结硕果

                       ——信息工程學院转型生长侧记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早,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举办于1993年的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專業和1997年建设的盘算机系。恒久以来,信息工程學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停增强产学研相助,取得了明显结果。特别是我校入选河南省首批转型生长试点高校以来,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生长目标,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办院理念,实施“校企联姻工程”,拓展校企相助渠道,构筑专业建设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转型生长取得了新结果。

   背靠行业拓宽专业建设平台,专业对接行业生长需求

   信息工程學院坚持围绕行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停强化专业建设与地方工业、行业生长的契合度和依存度。作为河南省的重點工业之一,信息工业及信息产物制造业生长很是迅速。信息工程學院紧扣PP电子市信息技术工业生长脉搏,跟踪行业需求推进专业革新提升,促进专业交织融合,专业群开端构建。在盘算科学与技术这一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围绕信息工业拓展专业,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学校还依托信息工程學院,举办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盘算机应用技术、盘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系统治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与IT行業結合緊密、工程性、應用性強的特點,逐步形成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群。

   在专业建设历程中,建设完善了校企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与企业配合实施“学科专业革新提升计划”,校企共定培养方案、共享设备资源、共管教学历程、共控教學質量,實現專業建設與産業的緊密對接。通過校企深度相助,將企業的要求和標准引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讓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構建“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與對口企業接軌。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选派专业教師到企业实训,提升教師的实践能力,积极选聘实践经验富厚的企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资助教師了解行业新技术和生长趋势,实现了院企间的人才双向流动。信息工程學院先后聘请了23名行业工程师走上讲台,担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每到假期,信息工程學院把教師分期派送到企业加入项目实训,还先后选派了12名教師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服务,直接加入企业的项目培训和研发。通过这些途径,提高专职教師的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逐渐打造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治理的“双师型“教師队伍。2014年,学校开展了首批双师型教師认定事情,信息工程學院有14名教師被认定为双师型。

   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學生工程实践能力。世界五百强企业惠普团体依托洛阳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工业基地项目,在信息工程學院投入1000萬元軟硬件設備,共建軟件人才實訓基地,每年培訓200IT专业人员,打造软件人才和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中心。信息工程學院还先后与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国信蓝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软教育、四川华迪、中软国际等信息技术签署共建协议,相助共建了2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學生的课程实习、工程实践和结业设计提供了很是便利的条件,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入驻基地进行实训。

   对接企业构筑相助育人平台,學生契合就业岗位要求

   信息工程學院凭据IT企業對崗位的知識、技术和素質的要求,會同企業技術專家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配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努力培養“能用、頂用、好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信息技術人才,逐步構建了以“教學相助、治理參與、文化融入、就業訂單”爲主要內容的“融入式”校企相助育人平台。

   在课程体系上,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以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整合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系统,注重强化实践环节,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让學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内容上,实时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保证了教学内容对工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融入。先后与企业相助,配合开发优质焦点课程9門、工學結合教材8部,獲得廳級信息技術類教學结果獎8項。

   教学历程中,注重培养學生的应用意识息争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专业对接工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实现“技术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學生与员工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尺度结合”的尺度。

   实训历程中,信息工程學院与企业配合设立“3+1”培养模式,學生在学校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大学学业,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定岗实训。學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就开始介入实训课程,实行学分置换,让學生在第二课堂跟进实训。一个实训周期后,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刚刚进入顶岗实习期的學生就直接入职公司,让學生作为准员工培养,最终实现学习与就业对接。

   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以科技创新运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學生科技创新运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把企业引入校园,在院内建设“IT創新創業孵化器”等實踐鍛煉平台,首批組建8个學生创新团队进入孵化器,让學生“真刀真枪”在真实课题中获得锻炼。凭据专业特色,建设了专业社团和学习阵地,举办动态网站设计大赛、动漫设计大赛、编程强化训练营等专业特色的学习竞赛运动,为學生科研创新搭建平台。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引发學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在全国全省的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學生法式设计大赛、大學生数学建模角逐等运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由于企业加入學生培养的全历程,培养出来的结业生适应性强、上手快,专业思想牢固,贴近企业岗位需求,企业留得住、愿意留,深受接待。近年来,信息工程學院先后与惠普公司、甲骨文公司、苹果系统开发公司、欧特克国际认证中心、紫光通和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相助協議,爲他們“訂單式”培養人才。20143月,信息工程學院与北京尚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首期“iOS(蘋果)開發工程師實驗班”,首期32名優秀學員全部實現在北京就業,最高薪資8000元,平均月薪達到5483元。

   瞄准工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结果助推地方工业生长

   瞄准区域信息技术工业生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停强化应用型科研,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培结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强化科研结果应用,取得了重要结果。

   加大高条理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先后引进和培养博士5人,從許繼集團引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逐渐汇聚出了一支科技创新团队。目前,信息工程學院共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7人。三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科技攻關項目3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出书著作22部,發表學術論文316篇。

   整合校内外资源,凝炼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宁静、数字信息处置惩罚、智能控制等研究偏向,先后建设了数字信号处置惩罚应用技术研究所、多媒体信息技术研究所、河南省高校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依托數字信號處理與智能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设了許昌市數字信號處理與智能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主要從事電力通信工程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産品開發、结果轉化等事情,2012年獲批我校首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

   不停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王奎甫教授与许继团体相助研发的數字化電力線載波機等産品,實現産值1.2億元平源博士與許昌市公安局開發的“微博輿情分析系統”,大大提升了網絡輿情監控水平;孟耀偉博士參與的“馬鋼集團南山礦業高村鐵礦地測采系統”,實現了露天鐵礦地質建模、采礦設計、測量驗收和爆破設計等業務的集成,大幅度提升了生産效率水平,當年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1000萬以上。

   通过校地校企相助,先后获批PP电子市网络工程技术中心、PP电子市数字信号处置惩罚与电力通信重点实验室,服务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PP电子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型PP电子”的建设目标,市政府“智慧都市”建设领导小组技术筹备办公室就设在信息工程學院。与河南中视影像文化流传有限公司、河南世纪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河南森尼瑞电气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相助协议,与PP电子电视台、PP电子移动公司、PP电子联通公司、PP电子电信公司等单元建设了技术服务意向,相关相助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信息工程學院张志立院长体现,在今后的转型生长历程中,信息工程學院将紧紧抓住学校转型生长的良好机缘,进一步推进院企相助,不停深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不停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走在学校转型生长的前列!(图片由信息工程學院提供)

 

                            甲骨文PP电子学院教育中心建设揭牌仪式

 

                          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工业基地优选生选拔

 

                                                 APP開發實驗室

 

 

IOS蘋果系統開發訂單班開班儀式

 

ORACLE甲骨文開班典禮

 

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孵化器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