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術學院45名學生和13位老師的150余張油畫、國畫作品在吳道子美術館展出,作品中有寫生、靜物,也有不少同學展示了學校風景主題的畫作。與該院以往展覽差异,這是其自2015年開展卓越人才培養項目“創研室”以來的首次结果展。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在美术学院除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创研室”成为老师和學生创作、教学、交流的又一个有效平台。
“绘画是一门实践性很是强的学科,虽然这几年我们增加了实践、技术课课时,但对提升學生的实践能力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于是就萌生了一种利用课余时间让老师带着學生搞创作的想法。”美术学院副院长张少华告诉我们,“创研室”这个做法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目的是探索一种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2015年,恰逢学校教务部门开启了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事情,该学院就以培养一批具有优秀实践能力的學生为目标,围绕两个专业偏向,建设了現代工筆重彩創研室和具象体现油画创研室。

具象体现油画创研室老师在和學生讲評作品
2015年底,2014级美术学油画专业學生金明经过选拔,成为具象体现油画创研室的首批学员,与他一起进入创研室的另有二十几名差异年级的學生。“两年来同学们进步都很大,每周不定时的开展运动,有时老师带着我们解读大师作品,有时近距离观摩老师创作,有时是老师具体指导我们的作品。”金明说,“课堂上听老师媾和现场看老师创作,有太大的差异了,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了绘画创作的完整历程。”
目前,共有40多名差异年级的學生经过选拔成为两个创研室的学员,学院专门开辟了两个画室供师生创作、交流。张艳丽老师是具象体现油画创研室的一名指导老师,她说,“打破年级的限制,各人在一起交流反而有一种别样的效果,學生们会相互引发灵感,除了请教老师,低年级的學生还经常请教高年级學生。”
2015級油畫專業的葛文寶在這次展覽中共展出了七八幅作品,他特別喜歡花樹題材,不少作品中都體現了“樹” 的主題。“剛開始我只是對花樹一類題材感興趣,張豔麗老師觀察到這一點,便開始引導我,她給我解讀大師畫的樹,還親自給我示範。”葛文寶說,“老師們是根據我們的興趣、特長來引導我們創作的,兩年下來,同學們的作品几多都有了自己的特點,也明白了自己擅長畫什麽。”

現代工筆重彩創研室教師与學生谈创作
不仅學生的实践能力有明显提升,创研室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创作、交流的时机。何景磊老师说,“现在各人在课余时间会更多的来到画室,创作、交流画作,作品量有很明显的提升,”何景磊所在的現代工筆重彩創研室,目前共有4名教師,一间幾十平米的畫室放滿了各人的作品。
“本次作品展是近期創研室教學结果的一次彙報,也是對卓越人才培養項目運行的一次檢閱”,張少華說,“我們希望以創作帶動教學,同學們在具體的創作中更容易發現基礎技术上的不足,學習起來越发有的放矢,無形中也培養和提高了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圖片由美術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