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專題新聞

【轉型發展進行時】之一:“質量工程”的老調新“彈”

作者:冯晓民 钟伟平 杜书廷來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編輯:熊德蘭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6-03-29

【編者按】近年來,我校瞄准“地方性、應用型、服務性、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堅持以內涵提升、創新引領爲焦点的轉型發展,走出了一條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産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辦學之路。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學校轉型發展也進入“攻堅期”,如何深化轉型、攻堅提升成爲許昌學院人肩上的重任。在此關鍵節點上,校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特別策劃、推出《轉型發展進行時》專題報道,深入走訪、深情凝視、深度聚焦學校及各單位在教育教學革新、創新引領、産學研相助、應用型人才培養、治理體制革新等各個方面的新思路、新做法,用媒體觀察的視角、專題報道的形式,真實記錄許昌學院轉型發展的堅定法式與求索之路。

首期推出的是走訪土木工程學院的報道文章《質量工程的老調新“彈”》,敬請關注。

 

【轉型發展進行時】專題報道之一:

 

質量工程的老調新“彈”

打开土木工程学院的网站,“工地备课”这个版块有点“与众差异”。里面清晰地纪录了该院老师定时到各工地备课的历程,每次纪录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最近的一次是其院长高均昭领导教師到市三鼎大厦工地备课,目的是“学习锚索支护技术,以及土样的选取和收罗”。“上课时可以把工地的最新案例讲给學生听,學生们愿意听,教学效果提高了不少!”加入工地备课的老师说。如今在土木工程学院,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的教书模式一去不返。  

我校转型渐入佳境,也越来越触动革新的焦点与本质。内涵如何提升?着力点与切入点在哪里?恐怕是每个单元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土木工程学院,他们更为自觉地把“質量工程”系统化,并把其细分为“教学质量、教師质量、學生质量”三大質量工程,作为抓手,以此来买通内涵建设的多维空间。文章开头提到的“工地备课”就是“教師質量工程”的一个有效措施,抓“质量”的老调“弹”出了新意。  

20年坚持开设“导论课”    聯合企業編出“新教材”  

“我理解的轉型,既是革新,也是一種回歸。该院党总支书记王俊说,“我们的理念是科学控制院系规模,内涵与外延建设并举,打造富有特色的土建类专业集群,而具体到内涵建设,質量工程是一个有效的抓手。”  

“谈‘質量工程’,教学质量首当其冲,我们抓的两个焦点是课程教学要领革新和评价方式的革新”,该院院长高均昭说,“而所有革新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照旧要落脚到學生质量上。”  

在土木工程學院,記者看到很有意思的一組對比。一方面是堅持二十年在第一學期開設“專業導論課”,一方面是與來自企業的工程師聯合開辟新課程,編寫新教材,直指行業最前沿。  

该院与相关企业联合编写了《公路养护》一书,可以说是海内高校门路桥梁工程专业里, 针对公路养护偏向的第一本专业教材,内容涵盖了当前这个领域最新的技术。“如果公路上泛起一条裂缝,怎么办?我们要求學生既要知道怎样处置惩罚,使用什么样的机械和质料,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教给學生这背后的原理、知识。”这样不光缩短了學生到工程现场适应的时间,而且由于具备系统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有后劲的连续生长,促进學生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越走越寬。  

課程體系對接行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准、教學過程对接生产流程,这代表了该院在应用人才培养教育中一直坚持的思路。而坚持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则让學生在大学伊始就接触专业,从另一个角度对接专业、行业。  

已往,许多學生在学习历程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点,不见专业全貌。1995年,土木工程专业还在专科时就在全校最早地开设了导论课。该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杜书廷说,“我们的专业导论课与其他院系差异,都是在第一学期开设,而且由差异老师教授,让新生们了解本专业特点和前景,增强专业意识,准确定位”, “我们不仅是多名老师配合上一门课,而且是挑选了经验最为富厚的老师去上,这个上法坚持了二十年,學生们一进校门就接触到了专业的工具。” 。好比说《土木工程专业导论》就由8位老師配合完成,他們各自主講擅長的部门。15级修建工程专业學生刘晓鹏说:“一门课程多名老师,差异的老师气势派头差异,激起了我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计划。”  

一新一旧,其实“殊途同归”。學生们在校期间就与整个行业“亲密”接触,差异阶段差异方式重复“铸造”,应用性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  

多元評價給考試“變”個臉  

作为工科院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已经难以考察出學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我們想實現考核形式的多樣化、能力化,一直在嘗試加大平時考核比重,倡導重過程、重實踐、重能力。”高均昭院長說。上個學期期末,該院就來了個“以賽代考”的考試“變臉”。  

近兩年來,先後有專業導論課、工程制圖、CAD制圖等課程已經實現了“以賽代考”模式,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測量等課程將在2016開展,專業導論課程接纳知識搶答賽的形式進行考核,工程制圖、CAD制圖課程則接纳現場手工制圖大賽和CAD制圖大賽形式。競賽成績結合平時考核成績測算出本門課期末成績,同時對競賽成績優異者予以獎勵。

以賽代考的形式之一:現場制圖大賽

“以赛代考”模式引发了學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实践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專業課老師朱亞紅說:“將實踐要求高的課程由理論考試改爲比賽形式,對老師自身也是一種提升,倒逼我們要在比賽評分標准上越发的細化、規範化,具體到每一個操作步驟”。  

“‘以賽代考’制止了死記硬背,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鍛煉實踐能力,有趣味性與競技性質,這種模式下我樂于考試!”去年獲得一等獎的朱立博同學說。  

目前,该院还对结业考核模式进行革新,结业时对學生进行专业知识综合考评,将结业设计内容多样化,學生可以选择论文和工程设计,也可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预算,还能依托教師科研项目开展实验项目。

教師下工地,“双师”不只是一张证书  

教師质量是三大質量工程的重要环节。在提升教師质量方面,该院凭据自身情况,进行了“青年导师制”、工地备课等探索。  

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師必备的基本素质,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師居多,他们大多是硕士或博士结业后直接到校任教,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工程实践经验欠缺。

老師們正在工地進行備課

为提高教師综合实践能力,2013年开始,该院开始实行教師“工地备课”制度。工地备课一般以教研室为单元开展,每个教研室每2-3周必须到工程施工现场备课学习,每位教師一学期至少到现场学习5次以上,在每次工地備課後,各教研室制作備課總結质料並以PPT形式總結彙報,各人配合交流學習,配合提升。  

同时,工地备课纳入年终教研室考评、教師小我私家考评。工地备课经验富厚的李丽慧老师说:“工地备课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升,上课时可以把工地的最新案例讲给學生听,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张成兴博士谈到:“工地备课可以让教師们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教学素材,对教学很有资助。”  

“新生生长学校”精准定位學生生长要害期  

教学质量、教師质量、學生质量三个系统并非在一个维度上,前两者是杠杆,可以撬动后者,教学质量、教師质量提升了,直接反映在學生的素质与能力上。  

除课堂之外,土木工程学院在提升學生素质方面另有一个有效的平台:“新生生长学校”。

 

新生成長學校開班

他们把新生到校的第一周、第一月、第一学期、第一年设立为“四个一时间段”,以追逐梦想、实现价值为主题,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理念,以适应专业、适应社会和快乐生长为目标,先后开展“适应与融入”、“人际与修养”、“学业与生长”、“体验与提升”为主题的系列教育运动。为从起点上增强學生综合素质教育,使學生在一入校就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尽快融入到大學生活。  

该院团总支书记王慧婉说:“新生生长学校把新生教育的战线拉长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學生,实行了这几年,成效显著。”  

该院还设置了“工程人生”论坛,不定时地请海内知名专家学者、业内专家进校园、进讲堂,提升學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综合素质。近几年来,该院學生获得了用人单元的好评,各人的评价是“好用”、“上手快”,这正是多管齐下學生质量获得切实提高的一个印证。(图片由土木工程学院提供)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