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在30多亿之前是一片海洋,嵩阳运动地壳抬升以后出露地面,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花岗岩,如今历经沧海桑田,花岗岩风化,也算是‘天长地久’了。现在我们经常用‘天长地久’形容恋爱的坚贞,希望各人也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像我们面前这些花岗岩一样矢志不移。”城鄉規劃與園林學院院长高均昭在嵩山野外地质实习中为學生上了“特殊”的一课。

4月中下旬, 2018级地理科学专业和2018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學生在老师领导下奔赴嵩山开展野外地质实习,与以往差异的是,城鄉規劃與園林學院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了本次野外实习中。
嵩山地质野外实习一般设置在第二学期,是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四年中第一次野外实习。该院抓住此次时机,在教学知识和训练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在玉皇庙村四周领导學生认识花岗岩及风化作用时,针对 “天长地久”“沧海桑田”等地质现象,适时进行大學生恋爱观教育;在嵩山地质博物馆教学地质演化过中,结合地质内、外动力作用和生命的演化历程引导各人对世界、自然、生命展开深度审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黄土沉积地貌时资助學生深刻理解“将今论古、古今对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实习区的资源与情况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學生面对社会生长及巨大厘革的同时对中国乃至世界可连续生长进行思考,增强學生面对机缘与挑战的信心及勇气。
加入实习的學生纷纷体现,这次嵩山之行收获颇多,不僅實地親見了“獨特”的地質現象,了解了在漫長的歲月裏地質演變的規律,也生發了许多關于人與自然、生命與價值的思考。谈到这次充满“思政”味道的实习,高均昭认为,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師座谈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种种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次将思政融入野外实习,正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一次有益实验。(图片由城鄉規劃與園林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