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綜合新聞 > 正文

执梦启航 同向未来——我校喜迎2025级新生

作者:钟伟平 杨哲等  來源: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編輯:楊哲 浏覽量: 日期:2025-09-10

9月9日至10日,許昌學院迎來了又一批朝氣蓬勃的新面孔。來自全國23個省份的2025級新生滿載家人的殷切期盼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五湖四海彙聚于此,爲美麗的校園注入了全新的青春活力。他們懷揣夢想來到許院,即將在這裏開啓一段嶄新的求學征程。

親切關懷 暖意迎新生

9月9日,新生報到第一天,校黨委書記劉榮增,校長鄭直,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梁予昉,紀委書記、監察專員申占偉,副校長馮曉民在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下,先後來到八一路和興華路校區的迎新現場,了解報到情況,看望慰問迎新事情人員和志願者,指導迎新事情。


每到一處迎新點,校領導詳細詢問各學院迎新部署、注冊進度、新生入住、服務保障等事情開展情況,對奮戰在迎新一線的事情人員和志願者体现感謝。現場,校領導與新生及家長親切交流,耐心傾聽他們的感受與建議,並鼓勵新同學盡快適應新環境,科學規劃大學生活,紮實學習專業,努力成長成才。

校領導指出,迎新事情是展示學校形象的重要窗口,關乎新生和家長對學校的“初體驗”。各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優化報到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做到熱情周到、宁静有序,切實增強新生和家長的獲得感與滿意度,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確保迎新任務圓滿完成。

千裏奔赴 青春有所向

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王余傑,在母親的陪伴下曆經36小時的火車顛簸,終于抵達許昌。作爲信息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新生,他一進校門就被校園整潔的環境和文化氛圍深深吸引。“校園很是幹淨,食堂飯菜種類也许多。”王余傑說。對于未來,他目標明確:紮實學好專業,爭取考研或考公,不斷突破自我。

从甘肃庆阳来的刘钰卓,则提前两天就和怙恃坐高铁来到了PP电子,她即将在文史与传媒学院历史学专业开启她的追梦之旅。尽管初次离家让她有些许不适,但美丽的大学校园瞬间暖了她的心。“我喜欢学校的圖書館,藏书多,情况也好。”刘钰卓体现,会努力过好这四年,不负这趟千里奔赴。

新生報到人群中,一對來自河南平頂山的雙胞胎兄弟格外顯眼。哥哥高銀章和弟弟高榕章高考後填報的志願雖不盡相同,卻意外地被許昌學院同時錄取,兩人分別考入我校機電工程學院和電氣工程學院。兩張幾乎一模一樣的年輕面龐上,寫著同樣的期待與喜悅:“未來我們還計劃一起考研。”他們說。

歡樂報到 學院“新”引力

迎新現場,各學院使出渾身解數,以創意與溫情並具的“花式迎新”,打造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入學盛宴,只爲讓新生們一入校就感受到溫暖與放心。

文史與傳媒學院設置了糖果、擺件、挂壁燈、眼罩等獎品,以一場儀式感滿滿的幸運抽獎,呼應著新生初入校園的雀躍心情,還貼心准備了文件袋與校園地圖,幫助新生從容邁出大學第一步。

食品與藥學院巧妙結合專業特色,推出“可食盲盒”,內含自制餅幹、酸梅湯、綠豆糕等,新生在品嘗康健美味的同時,也提前感知了學科魅力。此外每位新生還用一根彩線,在“青春列車”立牌上“定位”自己的身份與心情。

音樂與舞蹈學院帶來現場舞蹈演出、合唱等節目,並發放牛奶與面包,用藝術與關懷撫慰風塵仆仆的新生。教育學院邀請每位新生將姓名書寫于木制葉片上,投入學院專屬的“教育之樹”模型,片片木葉彙聚成蔭,向陽生長。馬克思主義學院爲新生送上定制馬克杯、書簽和校徽貼紙,實用之余更顯學院特色與精神傳承。

電氣工程學院則提供現場拍照和即時打印服務,爲新生留下與大學初遇的瞬間紀念。機電工程學院帶來機械狗互動演出,科技感十足,生動展現專業魅力。美術與設計學院發起“寫給四年後的自己”書簽寄語活動,約定畢業之時重啓這份初心。

順利入校 保障“心”動力

爲保障迎新事情高效有序,學校各部門提前部署、通力協作,爲新生提供一站式入學報到體驗。

院長辦公室統籌規劃,不僅在校內科學設置報到點與接待站,更調配18輛大巴車往返車站與校園,暖心護航新生與家長直達學校。學生處貼心設置新生指引站、大學生應征入伍咨詢與綠色通道服務點,耐心爲新生答疑解惑,傳遞有溫度的政策關懷。信息化治理中心繼續全面啓用數字迎新系統,大幅簡化現場報到流程,提升效率的同時,更傳遞出學校智能化治理的便捷與溫度。

校團委與各學院協同組織志願者團隊,遍布車站、校門、報到區與宿舍樓周邊,爲新生提供引導、咨詢與行李搬運服務。保衛處聯合許昌市交警支隊全力維護校園周邊與內部交通秩序,設立臨時報警服務點,築牢校園宁静防線。後勤治理服務中心不僅在北門廣場設立飲水點,免費提供瓶裝水、冰鎮酸梅湯與綠豆湯消暑解渴,更派出10余輛三輪車與觀光車穿梭校園協助托運行李。宿舍區配備電動卷揚機高效吊運大件物品,校醫也駐點提供醫療支持。

青春新起點,夢想正啓航。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願所有2025級新生,在許院四年裏,以奮鬥爲筆、以熱忱爲墨,書寫下各自獨特且燦爛的青春篇章!

(統籌:鍾偉平、楊哲;參與采訪與撰稿:張靜、馮歡爽、範思雨、邢明靜、時瑜函、孫雪婷、王金歌、姚如欣:攝影:孫旭濤,部门圖片由相關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