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PP电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物联网1班的一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上,泛起了颇有意思的画面:课前五分钟,班长史超将一个用班费购置的大型手机袋挂到教室侧面的白板上,同学们排队依次将手机插进手机袋中。用这种课前交手机的方式解决课堂“低头族”,从而提高學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这一行为引得各任课老师纷纷转发朋友圈。
“上學期我們班的成績不太理想,寒假裏我們2016級的幾個班的班委和導員做了深刻的檢討,無意間在一個電影上看到了他們用收手機的方式治理課堂,所以我們也嘗試著接纳這種要领。”物聯網1班的團支書劉雪婷說。每節課前,班長都會將手機袋挂在教室講台前,同學們紛紛與手機暫時“別離”,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交手機也不強制,手機袋是爲了那些想自律又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的同學設置的”劉雪婷解釋道。雖是接纳自願原則,但班級裏大約四分之三的同學都會上交手機,即即是沒交手機的同學,上課也欠美意思玩手機,課堂上的氛圍與以前也大相徑庭,沒有了手機的“羁絆”與“誘惑”,各人都回歸課堂,專注于老師的講課。

该班一名學生正把手机放入手机袋中
針對此現象,老師們也很支持。“任課老師們看到這個手機袋都比較新奇,好幾個老師都拍了照。”劉雪婷說,“我們英語老師把自己的手機也放進手機袋裏了!”
“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上课没手机跟丢了魂似的,心情很焦虑,可是慢慢你就会适应,投入到课堂中。”學生任宏成说,“这种方式能够约束各人,提高课堂效率,自觉的同学还会发动自觉性不太强的同学交手机,课堂气氛跟之前比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過同學王晨曦体现:“有時上課需要查資料或者拍課件,手機不在身邊就不太方便。不過,這些都可以課下做,總的來說收手機還是好處多。”
本學期爲該班教授“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的孟雷老師專門發了朋友圈,並告訴記者,自從設置了手機袋後,課堂效果的確好了不少,互動也多了,现代人对手机越来越依赖,大学课堂也无能幸免,學生能主动想方设法排除外在滋扰,我们应该给他们点赞!(图文/學生记者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