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本科着重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反映在教材上,就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少与实际生发生活的联系,教材体系以学科学术体系为框架,而不是以领域和应用流程为框架……” 12月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出书社主办,我校承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尺度与教材建设事情研讨会在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双创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出书社以及25所本科院校的120余位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師与科研人员参会,聚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探讨拟定切合食品科学相关专业教学实际、具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尺度,并就计划建设中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教材”进行专题研讨。

中國農業大學出书社顧問林家棟、副總編劉軍、副社長董夫才,許昌學院副院長鄭直出席會議。副院長鄭直致歡迎辭,並指出加強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爲社會輸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會議研討的教學質量標准與教材建設將爲食品科學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在編寫“新教材”的主旨思想和基本思路上達成一致。中國農業大學原教務處長、理學院院長,中國農大出书社顧問林家棟教授在會上指出:“此次應用本科教育教材的開發要實現‘三個對接’,即校産協同開發教材,實現專業鏈與産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三方面的對接。”中國農業大學出书社副總編輯劉軍認爲,“在教材建設方面要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教學課件、教學平台、虛擬實驗、實驗拍攝等新技術建設適用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宁静專業系列教材。”我校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王德國談到:“現有教材與應用型食品人才培養的不適應性、滯後性日益明顯,本次教材編寫就是要注重實踐性,讓教材真正與産業接軌,與生産實際接軌,突顯工科特色。”
据悉,新教材将体现“四个突破”,即编写队伍突破清一色的院校教師,力争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岗位技术人员参编;教材形态突破清一色的文本教材,力争开发出若干新媒体、新形态教材;突破传统的学科学术体系,体现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任务) 为主线的编写体系;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认知,增加实践性课程教材。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上已经开端确定《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27部首批建设教材名录,下一步将凭据各校专业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以院校为单元组织教材编写,我校将肩负部门食品类专业主干课程的主编、参编事情。(图文:大學生通讯社學生记者赵艳荣、吕小梅、徐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