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本科着重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反映在教材上,就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少与实际生发生活的联系,教材体系以学科学术体系为框架,而不是以领域和应用流程为框架……” 12月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出书社主办,我校承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尺度与教材建设事情研讨会在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双创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出书社以及25所本科院校的120余位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师与科研人员参会,聚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探讨拟定切合食品科学相关专业教学实际、具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尺度,并就计划建设中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教材”进行专题研讨。

中國農業大學出书社顧問林家棟、副總編劉軍、副社長董夫才,許昌學院副院長鄭直出席會議。副院長鄭直致歡迎辭,並指出加強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爲社會輸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會議研討的教學質量標准與教材建設將爲食品科學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在编写“新教材”的主旨思想和基本思路上告竣一致。中国农业大学原教务处长、理学院院长,中国农大出书社照料林家栋教授在会上指出:“此次应用本科教育教材的开发要实现‘三个对接’,即校产协同开发教材,实现专业链与工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尺度、教学历程与生产历程三方面的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出书社副总编辑刘军认为,“在教材建设方面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學平台、虚拟实验、实验拍摄等新技术建设适用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宁静专业系列教材。”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王德国谈到:“现有教材与应用型食品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滞后性日益明显,本次教材编写就是要注重实践性,让教材真正与工业接轨,与生产实际接轨,突显工科特色。”
据悉,新教材将体现“四个突破”,即编写队伍突破清一色的院校教师,力争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岗位技术人员参编;教材形态突破清一色的文本教材,力争开发出若干新媒体、新形态教材;突破传统的学科学术体系,体现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任务) 为主线的编写体系;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认知,增加实践性课程教材。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上已經开端確定《食品化學》、《食品生物化學》等27部首批建設教材名錄,下一步將根據各校專業學科優勢和教學特點,以院校爲單位組織教材編寫,我校將承擔部门食品類專業主幹課程的主編、參編事情。(圖文:大學生通訊社學生記者趙豔榮、呂小梅、徐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