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学院的两名學生撿到了我的近1万元现金,還有手机等物品,他们第一时间联系到我并把钱、物归還,我想通过学校的广播电台谢谢一下這两位同学!”9月11日,失主邹军傑主动联系到我們,而据他了解這两名同学已经是第二次拾金不昧了。开学第一周,记者相继接到来自教务处等部门以及多位失主的反映,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七起拾金不昧,许院师生的好人故事在校园中引起了不小的回声。
兩度拾金不昧,撿拾現金相當于勤工儉學47個月
9月10日晚上8點30分,勤工助學的2016級商學院工商治理專業的陳豔玉和薛昌昌打掃A合八教室時,撿到一個灰色單肩包,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不起眼的單肩包裏竟然裝著一部手機,一個錢包,還有用紙包著的一厚沓錢。錢包裏還有一百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等。經清算,包裏共有現金8700元,加上其他貴重物品,價值過萬元。“本來以爲只是誰不小心落在這裏了,但仔細一看才發現裏邊的東西真不少,我想失主一定很著急。”陳豔玉說。兩個人商量過後就趕緊聯系教室治理員李晶老師,李老師看過證件後發現失主正是一直在這裏辦培訓班的老師——鄒軍傑,于是馬上聯系它們的負責人通知鄒軍傑前來認領。由于金額比較多,倒垃圾時陳豔玉和薛昌昌都一直把包背在身上。不久,邹军傑赶到并与李老師核实了失物,他接到自己的包,谢谢之情无法言表,坚持要请陳豔玉和薛昌昌用饭以表谢意,但被這两名大學生婉言谢绝了。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据教師治理员李晶老師透露,這一周內,他倆已經不是第一次拾金不昧了。
三天前,陳豔玉和薛昌昌兩人打掃A合八教室時發現了一個土黃色的錢包,一打開就看見裏邊裝了兩排卡和一張照片並有3700元現金,于是馬上聯系了李晶老師。經曆多方查找,終于找到了錢包的失主—2016級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學生。原来這3700 元现金是學生父亲刚给的生活费,由于课多還没来得及去存,没想到眨眼的功夫就丢了。
李老師頗有感觸地說,“兩度拾金不昧,光現金就有12400元,绝不猶豫就交給了我,他們勤工儉學幹一個月才130元,幾年也掙不到這麽多錢,他們是咱身邊的活雷鋒,我們都應該向他倆學習!”

一周兩度拾金不昧的陳豔玉和薛昌昌同學
“我們只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
據了解,陳豔玉和薛昌昌是同班同學,而且是舍友。
“我上學期就已經幹了一個月了,這學期開學薛昌昌也開始和我一起勤工助學。我們每天要打掃五個教室,具體事情就是檢查電腦設備是否關閉,擦黑板、掃地、拖地”,陳豔玉告訴我們。對于兩度拾金不昧,薛昌昌体现,“只不過是舉手之勞,撿到別人的東西就得還給人家,我們只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很吃驚但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商學院輔導員李铮老師說,“他們兩個人平時都很是樸實而且責任心強,花錢從不大手大腳。陳豔玉大一上学期還獲得了國家助學金,品學兼優。而薛昌昌同學在班中擔任班委,認真負責。我爲他們拾金不昧的行爲感应驕傲!”
记者联系到陳豔玉和薛昌昌的室友刘雨航,“昌昌是一個很是热心的人,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他比我還着急,不仅帮我请假還自己请假陪我在医院输了好几个小时的液,一直到晚上才回学校。而艳玉不光热心還特别细心,经常主动帮我們提热水。”
“我是在輔導員開入學教育大會表揚他們拾金不昧時才知道的,我觉得他们的品格很是可贵,面对那么大的诱惑還能坚守天性,特别佩服他们。”同專業的王紫薇說。
“看到他们失而複得的高興勁兒,我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開學僅僅一周,我們了解到學校已相繼發生了七起拾金不昧事件。
9月6日中午,教師治理员宁卫东老師鎖門時,在後兩排的桌子下面發現一棕玄色的包。裏面有現金千元、多張銀行卡、身份證、駕駛證等重要證件。“我從事教室治理事情有十多年了,第一次遇到丟失金額這麽多的情況,于是趕緊上報領導,並一直在教室期待失主。”這一暖心的舉動讓失主——2015級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劉政傑很是感動,並當面对老師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9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会娟老師丟失的錢包在輾轉聯系了三位老師後,顺利在治理员董老師处取回。原来,錢包是被在2015級国际教育学院的安敬一在扫除卫生时撿到,並主動交給了治理员董老師。陈老師体现,“雖然錢包裏的東西不多,只有200元,但是我覺得這跟金錢的几多沒有關系。撿到東西,不是我的就要上交,然後一步步的追查失主。這個第一反應更可貴也更令人感動!”
9月7日晚,2016級美术学院學生譚立施在藝術樓104打掃衛生時,撿到一個錢包,錢包内有现金一百多元、銀行卡、身份證、駕駛證等多種證件並主動交給教室治理員李軍老師。9月5日中午,教師治理员尚彩紅老師在c樓505教室發現了一個包,裏面有一個七的平板電腦。尚老師没有急着下班而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失主折回來尋找。9月7日下午,教室治理員柳峰老師在c樓105教室撿到一個男士挎包,里边只有一個錢包,但錢包里有两百多元现金,銀行卡若幹以及學生证。經過多方努力終于找到失主——国际教育学院的朱江同学,并當面交還。柳老師说:“每學期都會發生许多類似的事情。其實這些只是小事,可每當我們遇到這種事時都會積極主動地想盡辦法聯系到失主。看到學生那失而複得的高興勁兒,我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一周七起拾金不昧,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大學師生的精神風貌和道德素養。這也與學校堅持立德樹人,長期注重大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密切相关。近年來,學校以創建文明校園爲抓手,深入開展师德标兵、文明學生评选、道德讲堂、好人义举榜等运动,好人好事不停涌现,成为常态。(大學生通讯社學生记者:黄鑫颖 吕小梅 贾文峥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