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在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大視域下,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轉型面臨著較理工科更多的困難與困惑。
我校(传统)文科专业一直有着良好的生长基础,升本以来,围绕“应用性”的自觉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止。在此历程中,各专业立足颍川大地,培育鲜明特色,在文科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学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迈进的强劲法式,使得我校文科专业不得不越发近距离地面对相关专业调整、传统专业规模压缩、教師转型等诸多灾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文科专业的“应用性”及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生长的能力,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文科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显性命题。我校文科专业在这个历程中也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场“取舍与扬弃”“守成与突围”的蜕变之旅。
《转型生长进行时》近期将围绕文科转型深入走访、调研我校相关文科学院,开展系列报道。本期首先推出的是《厚基础 重实践 拓视野——外國語學院转型探索》。
厚基础 重实践 拓视野
——外國語學院的转型探索
今年3月中旬,外國語學院举行的“外贸企业专场”、“外洋就业专场”招聘会如火如荼气氛热烈,来自深圳、义乌、郑州等省内外的68家企事业单元赶来招募人才,带来了涵盖跨境电商、涉外贸易、翻译、涉外旅游等240多个岗位。此前,外國語學院2017届结业生已然签订就业意向120多个,面对不停涌来的用人单元,“已无应届生可推荐”成了外國語學院“甜蜜”的烦恼。
自覺轉型,打造複合型、應用型新專業
早在升本之初,在“學生群体庞大、师资队伍数量质量都还比力单薄”的困难条件下,“该培养什么样的本科外语人才?怎样培养外语人才?”已然是外语人时刻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论证,领导班子斗胆而坚决地摒弃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焦点的“经院式”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偏向的拓展,积极探索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从系列本科教学工程培育入手,着力进行“外语专业+应用偏向”的专业革新,并进行了一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革新。

外籍教師在为學生上课
在革新探索历程中,外國語學院始终坚持“职业应用必须植根外语专业学科基础”,不削弱语言功底,不丢失专业人文本质,不简朴叠加复合偏向(经济、治理)课程,精心设置、重复打磨课程体系,通过精选理论课、增开选修课、革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评价模式等一系列重大调整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几年的扎实苦干,外國語學院在专业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生长。外國語學院英语专业先后获批首批校级重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英语语音》课程先后获批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语专业焦点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获批校级、省级教学团队;首批省级“初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也落地外國語學院。
著眼應用,修煉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秘笈”
经过多年连续不停的探索,外國語學院新的课程体系着重突出“以语言技术为焦点、以教育/商务/翻译为配景,以实践为主线”的应用能力培养。而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正是外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秘笈”。
有近20年办学历史的商务英语偏向,在“互联网+”新时代,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立足商务岗位,围绕英语能力、商务知识和综合技术三方面“由点到面”开展实践能力培养。以學生外贸业务能力培养为例,课程组鼎力大举开展基于B2B外贸事情流程和B2C跨境电子商务事情流程的项目化教学革新,同时借助敦煌跨境电商平台、师生建设跨境电商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业务实战。通过实训与实战,學生们对职业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全方位提高了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课程体系的不停打磨与提升,开篇外贸人才求过于供的火爆局面也就屡见不鲜了。

同學們在同聲傳譯實驗室上課
2015年开设的翻译专业虽然年轻,但在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上却是一支后起之秀。不仅在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等焦点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真实翻译项目,更在专业偏向拓展课程中开设了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的盘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培养學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学院不定期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向同学们介绍翻译行业对口、笔译能力的具体要求,资助學生了解行业所需,从而在学习历程中有的放矢。为了进一步增加學生的就业竞争力,翻译专业还实验推行“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勉励學生取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以取代相关专业课程的考试等。
面对新形势,无论是专业课照旧基础课,都围绕“应用”与“实践”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革新。从《英语语音》的“英语语音达标制”到《英语教学论与教学技术训练》“‘十个一’评价模式方案”,再到《英语泛读》的“零课时”革新,外國語學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革新之路走得坚定而执著。通过革新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學生需要恒久修炼内功,实现自我提升。
凝練特色,創造文化氛圍滋養人才
文科人才的培養是建设在廣度的拓展與深度的積累上的,一蹴即就,立竿見影的做法有害無益。所以厚基礎、重素養,注重自我發展與人文素養培養是文科人才培養的一大特點,也是應用型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基本。
外國語學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凝练学院特色,融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中以文化陶冶人,以文化滋养人。学院开设的中外系列文化经典课程《中国文化通论》与《西方文化通论》,接纳全英文、分专业偏向教学,把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专业学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到达了一举几得之目的,是学院课程体系中的又一特色与亮点。

外國語學院已连续举办11届外语文化节
文化建设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增补,良好的文化气氛对促进教学,改善学风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在外國語學院,學生常年浸润在“晨读经典背诵”、“外语文化节”、课外“悦读人生”、“英语岛”等运动中,滋养身心。老师们定期为學生推荐外语书目,提倡多念书、读好书,并举办百科知识竞赛,促进了學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养。本学期初外國語學院面对全院师生开展的“院训征集”运动、正在努力打造的“书香外院、活力外院”的办公区域文化建设,都旨在为學生创超一个良好的文化气氛,让青年学子在外语学习的历程中,逐步积累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有文化的外语人。此外,通过与PP电子市旅游局的相助,领导學生作为志愿者加入种种三国旅游文化宣传和翻译运动,用地方传统文化滋养大學生生长。
拓展視野,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文科學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积累与较好的研学能力,更要开拓眼界,学以致用。外國語學院很早就注重培养學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互联网+”的思维。
外國語學院的“外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2013年已获批校“办学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2016年又获批“PP电子学院本科生境外实习研修项目”,积极推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截止2016年12月,外國語學院已累计派出50多名學生赴美国、日本进行专业学习与实习。2016年另有两名同学乐成申请美国德克萨斯州南方大学全额奖学金,2017年,31名學生又将踏上外洋实习的旅程。
學院多途徑地推進與政府及企業的有效相助,近年來與河南省教育廳就業處外洋實習就業項目辦、河南省外事僑務辦、中國翻譯技術協會、知識産權出书社、阿裏巴巴國際事業部(中西部大區)、許昌市旅遊局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设了相助關系,或外派實習或承擔項目任務。

“外贸企业专场”、“外洋就业专场”招聘会引众多學生前来应聘
2017年4月,翻譯系師生全程參與由國務院僑辦主辦的2017年外洋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春令營活動,获得了省外事僑務服務中心的高度評價,認爲學院師生“展示了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此外,學院師生還爲中國國際微型汽車配件博覽會、中國國際時尚發制品及美發用品展覽會等提供展會外語翻譯服務並贏得主辦方諸多贊譽。
外國語學院还组织师生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一路阳光外语家教事情室、星星朋友旅游服务中心、PP电子泛亚国际贸易公司、PP电子创智微信营销公司等,利用互联网创业平台开展业务,服务地方社会。
当前,“一带一路”经济生长战略将河南省经济载体平台的功效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为河南省提供了新的社会经济生长机缘,也对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外國語學院将以转型为契机,增强对學生涉外事情技术的培养,提高學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一带一路”配景下河南省社会经济生长向外性的良好对接。(图片由外國語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