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是學校“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學校轉型發展進入“攻堅期”,深化轉型、攻堅提升的任務越來越重,“抓內涵、補短板、亮特色、提質量”成爲當下轉型發展面臨的新任務、新挑戰。
爲進一步推進我校轉型發展內涵建設、凝練特色經驗,明晰發展思路,《轉型發展進行時》專欄2017年繼續面向校內各單位征集稿件及線索。請各單位立足我校及本單位實際,圍繞專業學科建設、教育教學革新、産教融合、科研事情、應用型人才培養等問題梳理、提煉在加速轉型,內涵提升、創新引領、特色培育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經驗、新结果等。
今天推出的是該專欄2017年首篇文章,聚焦我校2016級本科生培養方案制訂的全過程,並對其作全面解讀。
结果導向:一份本科培養方案的回溯式設計
2012年我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事情及格評估,2016年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整整完成了一個周期。
2012年以來的本科生培養方案可以說在這個時間區間內對深化我校教育教學革新、規範本科教學過程、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支撐作用。但如今轉型進入“深水區”,以質量提升爲焦点的內涵式發展成爲學校新的起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也有了越发迫切的訴求。如何制訂一份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越发契合的本科生培養方案,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便成爲我校2016級本科生培養方案制訂的邏輯起點。
“先搞清我們要培養什麽樣的人”
2016年初,學校教務部門開始著手修訂原有的本科培養方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如何越发具象、明晰地在一份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得以阐释?學生通过四年学习究竟应该到达什么样的能力及水平才气称得上“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和我们的预期之间是否吻合?我们的培养路径和预期目标是否指向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这一系列问题始终萦绕在培养方案制定者们的脑海中。

學校多次召開培養方案制訂討論會、交流會
“经过多次讨论,我们明确地将结果导向理念引入方案的制定中,将社会需求和學生的全面生长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逻辑原点。”黄怡俐副院长说。
OBE(结果导向)是英美等国家教育革新的主流理念,强调以學生为中心,注重教育结果与‘反向设计’,以最终目标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运动。“这也是审核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焦点理念,以學生为中心,以學生学习产出为导向,这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反思、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革新。”教务随处长周颖杰说。
为了能清晰界说“目标”,2016年学校以“转型生长项目”的形式开展了所有专业的社会调研,深度接触行业企业专家、优秀结业生、校内师生及海内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评价和要求,审视已往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结业要求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认真考量该专业學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结果導向的逆向設計理念可以讓我們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黃怡俐副院長說。
“让培养目标、结业要求、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并兼容學生个性化生长”
凭据结果導向的思路,確定了培養目標,接下來就要將培養目標落實到畢業要求,再讓畢業要求逐條地落實到每一門具體課程中。
“學生教育结果的告竣对构建培养目标、结业要求和课程之间科学支撑结构的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结果告竣最终要落脚到课程层面,所以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必须体现出在实现结业要求上的功用。”教务处副处长袁胜元说。
因此新培養方案中增設了“畢業要求與課程及教學活動關聯矩陣”模塊,構建了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及教學環節之間的邏輯支撐關系。
“通過構建這一矩陣,各專業深入梳理了培養方案各部门的內在關系和課程體系內部的邏輯結構,深刻理解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方式與路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各專業要充实考慮其個性特點。”法政學院院長崔秀花說。
在培養方案的具體制訂中,各學院都“亮”出了的自己的特色。電氣(機電)工程學院充实考慮專業培養方案與人才需求和地方産業對接,以産教融合專業群建設爲紐帶,開設了面向地方産業和行業企業的課程,進一步凸顯了課程的專業性和服務性。

“畢業要求與課程及教學活動關聯矩陣”示意圖
城鄉規劃與園林學院在測繪工程、風景園林專業就設置了越发貼近區域需求的系列化模塊課程,並根據人才需求情況對課程內容和結構進行優化;文學與傳媒學院對外漢語專業特別突出了文化傳承方面的課程設置等等。
除了逻辑构建以外,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中还提出勉励分类培养的原则,要求培养方案能够兼容學生个性生长所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弹性化支持。
化学化工学院、新质料与能源的分类培养即是很好的实验。就化学化工学院来说,他们确定了就业/创业类和继续深造类人才分类尺度,工程实验班學生接纳产-学-顶-就的“3+1”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學生接纳产-学-研-深的“3+X”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凭据相应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领以及學生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革新。
“將專業焦点能力進行顯性表達”
在“以學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下,“重视实践,强化能力”成为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有一个单独的模块,即“专业焦点能力及实现途径”,要求各专业凝练本专业的专业能力或技术,并明确该能力或技术告竣的要害支撑课程和要害实践环节,确保教師教学以及學生生长的目标明确。
“焦点能力是要能刺破一些工具的,能够在与其他专业學生相比时,我是有看门绝技的,焦点能力应当形成体现PP电子学院专业特色的几个锐点。”浙江传媒学院姚争副校长很是认同该模块的设置。
通过深入论证,部门专业转变了认识,如市场营销专业凭据我校定位和服务面向情况,确定了市场调研、产物推销、营销筹谋、销售治理四大焦点能力,并设计了以“营销应用能力达标训练”为主线的集中性实践环节体系,让地方企业案例和真实营销任务进入课堂,通过营销大赛、挑战杯、销售实践、创业业绩、加入项目等方式完成对學生焦点能力的考核。
商务英语专业则结合河南省及PP电子周边区域商情和人才需求状况,经过大量分析和视察,以构筑學生的语言能力+商务能力为中心,确定了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相同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成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焦点能力体系。等等。
“要培养學生的通识工程素养”
除了专业焦点能力,学校从2015年开始,就在方案中将“工程素养”作为一种通识素养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展教育,全校學生凭据“221+x”模式开展工程实训。工科、理科及其他专业學生要进入工程技术中心实训2周、2周、1周,x是指面向全校开设的创新性任选课程或相关工科专业进一步提高的专业实训课程。

學生在工程技术中心实训
“考虑到差异专业的差异与學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學生心理状况,我们围绕‘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可行性、趣味性’设计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将实训内容分为四个条理,使差异专业的學生,都能联系本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会领悟,到达知识、操作、思维水平的同步提高。”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殷志峰说。
本次方案的修訂經曆了頂層設計、專業調研、專家論證、審核完善的過程,曆經10多次反複修改,最終形成審議稿。方案制訂過程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先後多次深入教學一線調研,召開專題會議,並對人才培養革新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形成審議稿後,我校又邀請2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往屆畢業生,會同學校中層領導、師生代表,舉行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外審專家論證會,請專家“把脈問診”。

學校召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外審專家論證會
總之,這是一次著力整體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有力探索,這種“回溯設計、邏輯構建、兼容個性、通識拓展”的方案設計也爲深入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探索了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