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18日,在《河南日報》第11版頭題刊發的《建設應用型高校的河南模式》一文中,圍繞創建一流大學這一問題,提出“不管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技術型大學,不管是老牌本科還是新建地方本科,差异層次的學校都可以在差异領域辦出特色,創建一流。”“地方高校唯有突出地方性和應用型的辦學定位,錯位發展,‘彎道超車’,深化轉型,才气彰顯特色,辦出一流”。文章還對我校轉型發展以及“許昌模式”進行了報道。文章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 張建華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曾体现:“我有一個夢想,河南要創建一批一流大學,也許五年之後這些大學能夠全國知名,10年之後全國著名,20年之後引領中國教育發展。”雖然這是施一公院士的一個夢想,能否實現暫且不說,但河南作爲一個擁有1億多的人口大省,人才是發展的關鍵。創建一流大學,培養大量的創新型人才是曆史階段賦予我們的任務,也是促進河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门。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内涵提升创新引领的許昌模式
許昌學院是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轉型發展走在河南高校的前列,國家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曾体现:“許昌學院轉型發展的‘許昌模式’,對河南乃至全國高校轉型都有重要的啓示。”對于創建一流大學,校領導認爲:许多人對“一流”大學的理解有誤區,認爲爭創一流大學是“211”、“985”这些高校要做的事。但实际上,国家正在积极探索高校分类生长的路子,不管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技術型大學,不管是老牌本科還是新建地方本科,差异層次的學校都可以在差异領域辦出特色,創建一流。“許昌學院作爲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過去我們也有過‘向上看望塵莫及,落地心有不甘’的困惑。但经过深思熟虑与不停实践,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唯有突出地方性和應用型的辦學定位,錯位發展,‘彎道超車’,深化轉型,才气彰顯特色,辦出一流。”
近年來,許昌學院以“地方性、應用型、服務性、國際化”爲明確的辦學定位,堅持以內涵提升、創新引領爲焦点的轉型發展,走出了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
學校緊緊圍繞許昌的主導産業、特色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調整優化,增強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産業結構的契合度,打造專業集群;加強與區域重點企業行業的深度相助,依托校企協同創新平台,在提升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和科技结果轉化上下功夫,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结果應用,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结果支撐區域産業轉型升級。目前,學校正在全力以赴創建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力爭“十三五”期間,把學校建設成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政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和先進技術轉移基地,爲地方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相關新聞鏈接: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6-05/18/content_31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