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新闻出书广电局正式宣布了河南省“十三五”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书物出书计划,我校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编著的“中原农耕文化影象传承工程”丛书喜获批准。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挖掘、記憶的文化遺産太多太多。在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農耕時代漸行漸遠的今天,我們覺得把傳統農耕生産活動、民間生活境況、底層社會狀態和草根文化,深入而系統地研究、挖掘、記載和描繪下來是富有價值和意義的。爲此,在我們謀劃實施的“中原農耕文化記憶傳承工程”中,做出了編寫一套大型叢書的計劃,力爭搞出一個以文字表達的“農耕文化博物館”,與實體農博館形成互補、相得益彰。這一計劃获得河南出书傳媒集團的熱情關注和鼎力大举支持,充实肯定了它的價值和意義,認爲十分切合河南省“十三五”重大出书規劃關于“鼎力大举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罗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深入挖掘、搶救、整理我國優秀文化遺産……”的基本精神。經過申報、遴選、評審、公示等環節,這一編著計劃終獲批准。
這套叢書的定位是:由富有生活積澱和知識積澱的草根學者主筆,著眼中原地區傳統農耕生産活動、民間生活境況和農耕文化豐富遺産,力求做到接地氣、通民情、貫古今,科學性、史料性、可讀性融爲一體,深入而系統地記載、描述傳統農耕時代底層社會生産生活狀態的史論叢書。目前,吸納校內外有關學者形成的創作團隊在深入調研、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已經進入創作階段,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完成。這一項目的實施,是踐行中原經濟區“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功效、弘揚傳統文化的實際行動,是我校轉型發展進程中積極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