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至6日,我校青年教師張晶晶編劇的原創話劇《當歸》在北京東單國話先鋒劇院進行了第三輪在京演出。每晚7點半前,整個劇場已座無虛席,接連五天,場場爆滿,《當歸》的口碑也在觀衆群中不斷攀升,好評如潮。
該劇曾于2014年12月份由“心象事情室”制作,中央戲劇學院王曉凡老師導演、白碩老師主演在北京朝陽九劇場首次商演,獲得一定反響;2015年8月份由我校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生演出,進京參加“金刺猬”全國大學生戲劇節,榮獲最高獎項“金刺猬”獎、最佳演出獎、優秀劇目獎等;本輪商演依舊是由“心象事情室”制作,由戲劇一線演員、中戲師生以及我校學生配合演出,最終贏得了高口碑、高票房、高反響。
《當歸》發源于近年來“逃離北上廣”及“逃回北上廣”的社會現象,表現了北漂青年在北京這座國際化多数市的學習、生活、事情、情感等方面的經曆和感悟。三代人差异的心路曆程,決定了三代人對留下和離開有著完全差异的抉擇。該劇關注社會現實,紮根黎民生活,接底氣,有共鳴,因而引發了衆多觀衆與戲劇專業人士的肯定與思考。
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羅錦鱗教授看完《當歸》後稱,“話劇是最能反映現實生活,展示人的心靈,引人思考,富于哲理的戲劇。今晚觀看了《當歸》演出,久久不能平靜……先鋒劇場座無虛席,觀衆隨劇情發展、人物命運和沖突的変化時而會心發笑,時而淚珠落下……全劇热潮後三代人的獨白讓我們思考、共鳴。很是好的話劇,值得觀看,值得稱贊!”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李龍吟發表微博稱,《當歸》這部作品講述了中國當下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窘境,是中國目前的社會問題,令人思考與召唤:“誰能告訴我,我們何處安身?”曾爲《中國鄉村之聲》主持人的陳喆對劇情內容産生了強烈的共鳴感,鼎力大举推薦更多的人來觀看《當歸》。他說,“這周看了兩場演出,一部就是《當歸》,它確實不是戲,因爲它是血淋淋的生活!我給《當歸》打五星,強烈推薦!”
本輪商演最後一場于6日晚在觀衆的一片叫好聲中圓滿落幕。落幕並不是結束。據悉,深圳、山西、雲南等地方戲劇藝術界的專業人士已經向《當歸》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夠促成後續演出。

劇照

場場座無虛席

(電視劇《渴望》導演魯曉威、著名戲劇導演教育家林蔭宇教授、中戲博士生導師羅錦鱗教授爲《當歸》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