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陈诉一:Fluorescent Chemosensors and Imaging Agents(荧光化学传感器和成像剂)
陈诉人:Tony David James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上午8:50-09:30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二:近紅外發光染料與生物應用
報告人:郭志前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上午10:00-10:25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三:有機熒光染料結構調控與成像應用
報告人:袁林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上午10:25-10:50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四:腦部成像功效分子的設計合成與應用研究
報告人:王卓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上午10:50-11:15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五:茚酮烯功效染料及應用
報告人:孫曉龍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上午11:15-11:40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六:基于功效成像的抗AD藥物研究
報告人:李新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4:00-14:25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七:電子轉移與光譜分析
報告人:仉華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4:25-14:50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八:用于臨床快速診斷的光學探針
報告人:于法標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4:50-15:15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九:分子探針導向的衰老精准識別與幹預
報告人:郭媛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5:15-15:40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陈诉十:调控光敏剂引发态衰减路径增强BODIPY 光热治疗性能
報告人:強濤濤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6:00-16:25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十一:熒光探針助力食品宁静現場檢測
報告人:曾林濤教授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6:25-16:50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主旨報告十二:多偶極雙光子熒光探針創制及應用探索
報告人:劉太宏
報告時間:7月14日(周日)下午16:50-17:15
陈诉所在:化工與质料學院S302聚会会议室
熱烈歡迎廣大老師和同學們參加交流!
科研处、学科办、国际交流与相助处、化工與质料學院
2024年07月09日
專家簡介:
Tony D.James,英国巴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TonyD.James教授恒久从事分子识别、分子组装、荧光探针方面的研究,是糖识别及超分子化学偏向的国际知名专家。2013年获Daiwa-Adrian奖,2015年获得首届CASE奖,2018年在分子传感器与逻辑门国际聚会会议中获得MSMLG Czarnik奖,2020年获得Frontiers in Chemistry Diversity奖,2017年至2022年期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Wolfson Research Merit奖。出书学术专著3本,在《自然》、《自然化学》、《自然通讯》、《化学社会评论》、《化学评论》、《美国化学学会杂志》、《德国应用化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H因子86,拥有30项国际专利。
郭志前,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卖力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卖力人)、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重大项目等资助。曾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5)、2020年上海青年科技杰出孝敬奖和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5)。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及荧光传感基础应用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Nature Protocol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110余篇,他引1.2万余次,H-index指数56。注重工业化应用转化,申请发现专利20项,已授权10项,替代市售传统探针试剂,高性能喹啉腈染料商品化销售。生长喹啉腈染料检测阿尔兹海默病-淀粉样卵白斑块致病因子试剂盒,在Sigma-Aldrich、百灵威等商品化销售;创制高性能荧光微球已应用于临床检测血清淀粉样卵白A试剂盒。
袁林,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化學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主干。主要从事有机功效染料、小分子荧光探针与成像试剂的研发。课题组开发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已被海内外多个课题组用于生长荧光探针与诊疗试剂,开发的部门探针与成像试剂也被生物医学领域专家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在J. Am. Chem. Soc.、Nat. Commun.和Angew. Chem. Int. Ed.等化学领域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
王卓,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偏向为有机功效分子及复合纳米质料的设计合成,用于生物成像和相关疾病的诊治。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Funct. Mater., Small, Anal. Chem.等国际重要期刊等上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面上、优青和国际相助等多项基金。
孙晓龙,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生物医学光子学与传感研究所所长。获得中组部外洋青年人才项目,小米青年学者。恒久致力于化学功效分子合成、生物医学荧光染料、荧光探针与荧光功效质料等多学科交织领域研究。首次开发了茚酮烯光致发光分子平台,并提出了环化诱导发光和置换诱导发光的光物理化学机制。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构建了系列特定功效质料,应用于生命和情况体系中目标物的识别检测以及软物质质料动态网络构建和调控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重室重点项目等;目前团队与西安市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隶属第一医院等临床医生交流并开展相助。
李新,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青年学者,入选国家高条理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主要从事药物化學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通过构建分子探针及成像技术,开展诊疗新靶标、新药物先导物发现研究事情。在NatCommun、Sci Adv、JACS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等奖励;担任浙大学报B青年编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血管功效与疾病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仉华,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优青获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模范教師等。事情主要集中在“利用宏观识别信号反映微观的生物分子事件”,以改变目前我国用于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的功效性分析试剂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为着眼点,努力开展相关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Chem. Sci., Anal. Chem., Chem. Commun.等SCI学术期刊发表代表性论文60余篇;建设的分析检测新技术、新试剂申请知识产权掩护授权国家发现专利7项,获得美国、欧洲、日本专利各1项。
于法標,海南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南省百人計劃,海南省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海南省創傷與災難救援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海南省生物质料與醫療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開發熱帶疾病的快速篩查、精准診斷和早期預警新技術;發展熱帶創傷快速處理新技術和構建創傷修複新納米质料,爲疾病在熱帶條件下的發生和發展提供精准醫療數據和方案。
郭媛,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學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交织领域研究,恒久以光学分子和活性分子为探针,靶向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和靶标物,开展生物标志物和靶标物的高时空分辨荧光传感技术和化学调控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Aging、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nal. Che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七十余篇;获授权国家发现专利10项(转让2项)。
強濤濤,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陝西科技大學前沿科學與技術轉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科技處處長。研究偏向爲高分子质料、有機-無機複合质料、生物質基功效质料等,獨立編著《合成革化學品》1部,參與編寫3部國家級規劃教材,曾多次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共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近20篇,EI收錄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余件,授權10余件,4項结果轉讓于企業,達到了科技促進生産力的目的。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余項,其中包罗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我校負責人)、國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
曾林涛,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在Chemical Reviews, Biomaterials, Chemical Sci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 Food Chemistr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9篇,论文被他人引用5000余次,入选2022年全球高被引前2%顶尖科学家。现为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感光学会光学传感与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Advanced Agrochem青年编委,Chemosensors客座编辑以及50余种期刊的审稿人。
刘太宏,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功效表界面、荧光传感及双光子引发荧光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事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专项子课题、陕西省科技厅项目、军事科学院横向课题各1项。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Matter等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现专利5项,H指数为28。加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RED系列隐藏爆炸物/毒品超灵敏探测设备研制,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发现奖一等奖(2022,4/6)、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结果二等奖(2022,8/11)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7/11)等;指导获得教育部中国国际大學生创新大赛铜奖(2023)和陕西省挑战杯银奖(20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