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反映机理为研究有机化学合成及生产工业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预测,科技论文撰写对科技事情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我校药物化学等学科偏向的生长,促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举办PP电子学院2018有机反映机理学术研讨暨科技论文撰写交流会。
時間: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上午8:30-12:00;下午14:30-16:40
所在:化學化工學院学术陈诉厅(W310)
內容部署:
陈诉题目1:Use of microkinetic models in homogeneous catalysis
陈诉人:西班牙Institute of Chemical Research of Catalonia (ICIQ)研究所Feliu Maseras教授
報告時間:8:30-9:10
報告題目2:Electron and Energy Transfer Theory in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報告人:北京師範大學陳雪波教授
報告時間:9:10-9:50
報告題目3:計算化學在複雜有機化學反應機理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人:重慶大學藍宇教授
報告時間:10:10-10:50
報告題目4:金屬钯配合物與氧氣作用的計算機理研究
報告人:南開大學彭謙研究員
報告時間:10:50-11:20
陈诉题目5: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Organic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electivities
報告人:天津大學黃根平副教授
報告時間:11:20-11:50
陈诉题目6:Publishing in Wiley-VCH chemistry Journals
報告人:Wiley北京辦公室蔡穎潇編輯
報告時間:14:30-15:10
報告題目7:科技論文寫作及中國化學快報最近進展
報告人:中國化學快報編輯部的郭煥芳編審
報告時間:15:10-15:40
報告題目8:科技論文的寫作與投稿
報告人:有機化學編輯部的孫賀平副編審
報告時間:15:40-16:10
報告題目9:促進中國化學、傳承中國文化——《化學學報》、《有機化學》、《中國化學》的發展與現狀
報告人:化學學報編輯部的楊俠副編審
報告時間:16:10-16:40
歡迎廣大師生屆時參加!
科技处 学科办 化學化工學院
2018年11月20日
附專家簡介:
Feliu Maseras教授:The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Chemical Research of Catalonia (ICIQ), Feliu Maseras obtained his doctoral degree in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 (UAB) in 1991. He had a two-year postdoctoral stay sponsored by a European Union fellowship with Keiji Morokuma at the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Science (Japan), and afterwards he worked two years as Research Associate (temporary chargé de recherche) with Odile Eisenstein in Montpellier (France). He has also made several stays as Emerson Center Visiting Fellow at the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United States). He obtained a tenured position a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AB in 1998, where he worked with Agustí Lledós. He has ocuppied this position at UAB until his moving to ICIQ in 2004 as group leader. Author of nearly two hundred publications in scientific journals, his articles have been cited more than 2,000 times in the last 10 years. He received in 2000 the Distinció per a la Promoció de la Recerca Universitària (categoria jove) (Distinc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junior category) granted by the Catalan regional government. He got an RSEQ Award (Real Sociedad Española de Química) in 2011 for his work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Coeditor of the book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Homogeneous Catalysis, published by Kluwer in 2002. His research has focused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quantum mechanics / molecular mechanics (QM/MM) methods to problems of practical interest, and the computational study of molecular systems 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 atoms.
陈雪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2005年结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师从方维海院士。2005到2008年在香港大学和美国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事情。2008年回北师大事情。曾于2007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主要从事光电功效质料、光化学和光生物理论与盘算事情。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蓝宇教授:重庆大学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偏向为有机化学理论和理论有机化学。2003年和2008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划分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和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les)从事博士后科研事情,相助导师为美国科学院院士,Kendall N. Houk教授,继续研究理论有机化学。2012年4月加入重庆大学化工学院事情。在今后的独立事情期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包罗Accounts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ure Commun.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过百篇,研究论文累计被他人正面引用达3000余次,目前蓝宇H因子为32。蓝宇获得“2016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8年蓝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支持。
彭谦研究员:南开大学特聘研究员,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本科结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化学学院,博士结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导师吴云东院士),从事理论盘算化学反映机理研究,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Texas A&M University和英国牛津大学划分进行盘算分子光谱,盘算无机反映机理研究和理论盘算导向的配体设计研究。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5/5(2013);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5(2014);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奖金资助并主持该项目(2014-2016);获“Nature Chemistry” 口头陈诉奖(2016);获国家和天津市外洋引进人才项目资助(2016-2018)。
黄根平副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11年在青海盐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李亚红教授和夏远志教授。2011年至2014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Fahmi Himo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事情。2014年底回国入职天津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偏向为金属有机化学反映的机理研究。
蔡颖潇编辑:2012年在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取得学士学位,专业偏向是化学。之后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划分于2013年和2016年取得有机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10月作为同行评议的期刊编辑加入Wiley北京办公室。目前担任ChemCatChem, Eur. J. Org. Chem, ChemistrySelect等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
郭煥芳編輯:中國化學快報編審。
孫賀平編輯:副編審。2007年畢業于鄭州大學化學系,師從劉宏民教授。曆任《化學學報》《中國化學》《有機化學》編輯,目前擔任《有機化學》責任編輯,負責《有機化學》期刊的稿件審理事情。
楊俠編輯:副編審。2011年南京大學畢業,加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聯合編輯室,曆任《化學學報》、《中國化學》、《有機化學》三刊編輯,《化學學報》主管,中科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上海分會副理事長;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中科院出书基金等項目;任職期間,《化學學報》成爲所有學科SCI影響因子最高的中文期刊,進入Q2區,並榮獲“百強科技期刊”、“中國政府出书獎(提名獎)”、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