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河南日報客戶端】魏晉之風春意長

作者:王明華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編輯:孫旭濤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25-04-21

“今天已蜚聲海內外的名欄‘魏晉史研究’1985年創建,在全國高校學報社科版中獨具特色,一直都在各種期刊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類欄目中享有盛譽。”近日,許昌學院舉辦《許昌學院學報》公開發行暨“魏晉史研究”欄目創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樓勁在開幕式致辭中這樣評價。

《許昌學院學報》(原《許昌師專學報》)1982年創刊,始終堅持“凸顯特色,質量至上”辦刊原則,承袭“新、真、深、慎”編輯方針,四十余年深耕不辍,已由最初的注重師範教育和基礎學科的地方高校學報發展爲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構建起理論創新與應用研究並重的學術平台,在學術探索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中走出了一條成熟的特色化發展门路。該學報先後獲評“全國高校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焦点期刊”“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國優秀社科期刊”,4次獲評河南省一級期刊。“魏晉史研究”欄目是其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1985年,正值革新開放初期,學術界對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尚處于恢複與重建階段。《許昌學院學報》(原《許昌師專學報》)敏銳掌握學科發展趨勢,立足許昌作爲三國文化發源地的地域優勢,在第3期創設“魏晉史研究”欄目。首期即刊發程有爲《東漢魏晉用人思想的變化》、韓星明《“不毛”考辨》、李耀堂《評苻堅的民族政策》三篇文章,既聚焦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變遷,又注重語言考據與民族政策研究,开端奠基了欄目的多維研究視角。

許昌作爲曹魏故都,擁有豐富的曆史遺存與文化資源,爲學術研究提供了天然沃土。該學報編輯部深掘“地方性知識”價值,將區域文化優勢轉化爲學術研究動能,通過欄目建設搭建起連接地方曆史與全國學界的橋梁。2004年,時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李憑在《灼烁日報》發文,肯定了“魏晉史研究”欄目的開創性意義。

創建至今,“魏晉史研究”欄目始終堅持“凸顯特色、質量至上”原則,曆經學術平台構建、品牌塑造、结果凝練等關鍵性跨越,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學術品牌,2014年,該欄目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工程”,標志該欄目已成爲國內外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學術陣地。該欄目還獲評“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南省社科期刊優秀欄目”等榮譽。

該欄目始終堅守學術本位,自覺承擔學術配合體構建使命,構建了一支包罗老中青三代學者、結構穩固的作者團隊,發表關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關系、家族結構及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學術研究结果500余篇,成爲學術研究的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培養了一批青年學者,贏得了良好聲譽。2000年以來,欄目發表的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主辦的、最權威的中國古代史研究信息源《中國史研究動態》轉摘率最高達74%,顯示了學術界對該欄目學術水平的充实肯定。

許昌學院圍繞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目標,很是重視對許昌文化遺産的研究,建设了魏晉文化研究所,與學報緊密結合協同推進中國古代史學科建設。《許昌學院學報》緊密圍繞學校地方性、應用型的發展定位,“魏晉史研究”欄目穩步發展,更于2000年開設“鍾嵘與《詩品》研究”專欄,開創國內學術期刊《詩品》專題研究先河;2009年創設“鈞瓷文化與藝術研究”專欄,以學術創新與地方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書寫了一部高校學報服務學科建設、推動學術繁榮的生動篇章。

2025年《許昌學院學報》公開發行四十周年,共出书發行44卷272期期刊,見證了地方高校學術平台建設的奮進之路。今後的發展中,許昌學院及其學報將繼續堅守學術理想和文化使命,積極呼應時代命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爲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學術繁榮貢獻許昌學院力量。

新聞鏈接: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435680247443095552527767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