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河南日報客戶端】一個書屋,他們建了12年——“小書蟲”的“大”夢想

作者:杨哲 刘佳佳 佘诗敏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編輯:孫旭濤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24-04-24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4月18日,禹州市神垕镇关爷庙小学教学楼前的广场上,一群身着汉服的大學生正在和当地小學生联合开展趣味阅读运动,猜书名、飞花令、经典朗诵、歌曲合唱,运动形式富厚多彩,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群大學生,正是来自PP电子学院“小书虫”公益书屋的志愿者们,他们带着募集来的400余册图书、20套书包及学习文具,为关爷庙小学捐建公益书屋,与孩子们配合分享阅读的快乐。

這並不是“小書蟲”公益書屋開展的第一次閱讀共享活動。

2013年3月,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王生英到許昌學院作講座,她講述了自己周邊山村青年少年圖書資源缺乏的情況。這個情況深深觸動了台下聽講座的校園廣播站的師生們。講座結束後,各人立刻聚在一起討論,能爲這些孩子們做些什麽。正是源于這份關愛與責任,“小書蟲”公益書屋應運而生,師生們想通過實際行動,爲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送去閱讀的種子。

書屋建设10余年來,師生們積極在校內外募集圖書、愛心捐款,已在河南禹州、鄢陵等地捐建公益書屋13個,捐贈圖書總量7000余冊。

西藏自治區洛隆縣,是“小書蟲”公益書屋捐建最遠的一個地區。2022年4月,一條朋友圈的消息引起了“小書蟲”公益書屋師生的注意——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洛隆縣孜托鎮德康社區由于地處偏遠、物資落後,正急需一批6—12歲適齡讀物。得知消息後,師生們迅速行動,精心挑選了百余冊圖書,展開了一場跨越兩千公裏的愛心之旅。

當這些承載著愛與希望的書籍經過郵寄方式順利抵達德康社區時,那裏的孩子們如獲至寶,爭相翻閱。許昌學院校友宋亞航當時正在德康社區進行援藏事情,也是本次活動的對接人。每當回憶起那一幕,宋亞航仍然深受感動:“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載歌載舞,用最真摯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喜悅。在合影時,孩子們還特意爲‘小書蟲’公益書屋的牌匾獻上了潔白的‘哈達’,用聖潔的‘哈達’傳遞高原最純粹的谢谢之情。”

十余年間,“小書蟲”團隊走訪了许多學校,近距離觀察了山村小學的閱讀現狀,也越发堅定了把這件事做下去的信心。爲此,“小書蟲”專門建设了章程,擬定了書屋治理規定,以便讓圖書获得有效的治理,實現利用的最大化。

然而,公益之路並不都是順利的。

在“小书虫”公益书屋初建之时,尽管成员们满腔热情,但在募捐运动中仍遭遇了一些挑战。最初,团队只在校园内举办募捐运动,但由于身处高校情况,收到的捐赠物品多为衣物、书包及大学课本等,对于小學生真正有益的图书却寥寥无几。

面對這一困境,“小書蟲”公益書屋的師生們迅速調整战略,開始轉爲校內外同步募捐。除了主動尋求書店支持與相助以外,每年寒暑假,師生們還積極利用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機會,深入社區進行宣講,呼籲廣大市民群衆加入到公益捐書行動中來。

今年4月,“小书虫”公益书屋团队提前在学校官微宣布了募捐消息,引导大學生积极加入,还在四周小区设立捐书摊位、为方便捐书提供上门收书服务……运动获得了众多师生、市民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加入。

在年复一年的公益运动中,“小书虫”公益书屋不仅为乡村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的种子,更在无形中影响了许多加入其中的大學生,让他们感悟良多。

曾多次參與“小書蟲”公益書屋活動的徐志霄,畢業後選擇成爲一名孤獨症康複師。他深情地回憶道:“‘小書蟲’是我二十年來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它讓我明白,我們給予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書籍,更重要的是傳遞了一種爲他人支付的精神。這種精神,無論身處何地,都是我們不退縮的動力。”

同樣參與過兩次活動的王思進也感伤道:“‘小書蟲’公益書屋就像一條神奇的繩子,它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將差异的人群緊緊連接在一起,配合傳遞著溫暖與希望。”

2016年,“小書蟲”被許昌學院評爲該校學雷鋒先進集體。

“小書蟲”的“大夢想”,就是把讀書夢帶出大學校園,帶到需要他們的鄉村小學去。

新聞鏈接: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304171731226984448459958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