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河南日報】一堂櫻花樹下的育人課

作者:记者曹萍 通讯员 杨哲 李雪玲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編輯:鍾偉平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24-04-03

“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博物馆,每件展品都有温暖的故事。正是这些已经离别历史舞台的种种器具,在默默地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将走向那边……”3月26日,在PP电子学院闻理路旁的樱花树下,一堂别具特色的思政课如约开讲,该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思政课教師朱志浩正与學生进行深入交流。

“在学校樱花文化节期间,我们将课堂搬到户外,打造了一堂以‘文化自信视野下的青春选择’为主题的陶醉式思政课堂,通过教学空间的转变和文化自信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让同学们主动思考,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长的时代命题,青年作甚?”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事情室主持人、PP电子学院新闻中心主任鍾偉平介绍说。

一条爆火的“马面裙”反映了什么?现场,该校思政课教師孙希芳分享的话题是从“新中式爆火”看青年的职业选择。她从传统衣饰的创新现象,剖析“新中式”爆火的内在原因,给各人带来新的思考。“我想从同学们比力关注的热门话题入手,换个方式讲思政课,而在樱花树下开讲,对我来说是一场带着甜蜜花香的思想交流与分享。”孙希芳说。

這次活動的主講人之一、洛陽古都研學旅行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遊美是許昌學院2003級校友,畢業後一直從事文博講解和文旅事情。“我們爲什麽要考古、保護大遺址?這正是要進一步完善和填補中華文明的空白,補史之缺,構建中國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架構和脈絡,讓中華文明真正耸立于世界之林。”這次她專門從洛陽回到母校,和同學們分享她的事情經曆和對曆史文化的認識、思考。

“听了老师的解说,我意识到博物馆里的藏品并不是酷寒的,而是有温度的,我们青年人应该主动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史与传媒学院學生赵倩楠在听课后,不禁感伤,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

除了沈浸式思政課堂,該校課程中心還將通識美育課程也搬到了櫻花樹下。音樂、剪紙、插花……同學們直呼:這樣的課程又美又浪漫!

“这首歌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用流行曲唱出了古诗意”,在《聆音拾乐——走进音乐的世界》课上,教師申璐莹带着同学们凭据歌曲《上春山》的意境创编身势律动,课堂气氛热烈。她告诉同学们:“不要把音乐只作为一门获得学分的选修课,它其实是人生的必修课,走进音乐的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体验情感、找到自我。”

教育学院2022级學生王姚苏在课上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了自己创编的手势行动。她说:“美无处不在,樱花树下的美育课堂,让我在欣赏自然之美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也感受到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魅力。”

新聞鏈接: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295002866664341504455277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