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中國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樣煉成!許昌學院創新打造

    作者:  來源:中國網 編輯:孫旭濤 浏覽量: 日期:2023-07-17

    中国网讯 在PP电子学院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地方,它内藏车、铣、钻、焊等十八般“武器”,被同学们戏称在这里学了个“锤子”,这就是该校2015年建成的工程训练中心。近日,40余家主流融媒体记者走进PP电子学院,通过实地探访的形式深入了解该校创新打造的“122+X”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爲什麽要強化工程訓練教學?

    許昌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最關鍵的是要有實踐能力,而高素質突出地體現在要有創新精神,這就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

    爲此,許昌學院投入1億多元資金,于2015年建成了在全省同類院校具有領先水平的工程訓練中心。工程訓練中心有電子裝配實訓區、機械制造實訓區、鉗工實訓區、特種加工實訓區等十多個功效區域,是學校儀器設備最多、實訓項目最全的公共教學實驗平台。全校每年8000多人次的工程訓練課程在這裏完成,這裏還承擔著多項開放實驗項目以及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的組織備賽事情,是大學生創新實踐的重要支撐平台。

    探索“122+X”工程訓練教學模式

    電子裝配實訓教學

    在此基礎上,許昌學院積極探索實施了“122+X”的工程訓練教學模式。“1”是指所有文科類學生參加1周集中實訓,獲1個學分,主要開展生産宁静教育、基本用電常識與電力電子裝置認知教育、先進制造裝備見習、金屬工藝實習等實訓內容,以拓展生活生存能力。兩個“2”分別指理科和工科學生實訓2周,獲2個學分,要在完成文科生工程訓練內容的基礎上,提升難度和挑戰性,滿足以後的事情需求。“X”一方面指面向全校開設的公共實踐類選修課,滿足對相關知識有興趣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另一方面指針對電氣工程、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相關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實訓課,滿足此類工科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需求。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許昌學院開設了《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機電創新設計實踐》《工程項目治理》等十余門工程訓練課程,構建形成了立體化、分層次、多模塊、開放式的課程體系。“122+X”的工程訓練教學模式通過了河南省重點教學革新項目驗收,並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结果獎一等獎。

    “菜單式”“項目化”打造實踐課程

    指導教師選定內容,學生按“標准”操作,這是當前许多高校工程訓練的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袒露了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的缺陷。爲了解決這一問題,許昌學院積極推出“菜單式”工程訓練內容,打造“項目化”實踐創新課程。

    學生參加校內技术競賽

    通过工程训练课“X”,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接触带有挑战性、高阶性特点的高级工程训练内容。中心针对大一学生开设智能小车、光立方设计、Solid Works建模及仿真等课程,针对大二以上年级学生开设虚拟仪器、智能制造、PLC及嵌入式开发等进阶性课程,有效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

    不局限于學校,中心還與相關企業共建校企相助育人基地,接纳“産學相助、項目驅動”的培養模式,帶領學生參與到真實項目研發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實題實做”的舞台。中心承擔了許昌市煙草專賣局的煙分類識別系統的開發任務,教師組織部门學生參與到項目開發過程中,解決了條煙分銷過程中由于種類過多人工分揀低效的問題,提高了分揀效率。近年來,學生參與的工程項目有數十項,在項目實踐中,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主動學習、創新、團隊協作等能力获得了綜合提升。

    新聞鏈接:http://henanjy.edu.china.com.cn/2023-07/17/content_42448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