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大河網】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PP电子学院把思政课搬到了博物馆

作者:孙桐 孙梦婷來源:大河網 編輯:孫旭濤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23-07-14

大河網讯 “我們走進博物館,實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巨鼎力大举量,這堂行走在博物館裏的思政課,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更感受到了我們這代人肩上的責任……”隊員們在返程的路上感伤。

近日,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启动“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运动。实践运动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要害词,分为大别山分队、南水北调分队、黄河分队、红旗渠分队、兰考分队、殷墟分队6条主线路,學生们通过“走、访、拍、讲、写”等形式,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强化责任继续。

凭据运动要求,PP电子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寻字根 探文明 传文化”殷墟分队,7月4日至5日,20名师生先厥后到殷墟博物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进行学习和体验。

“在博物館內,我無數次驚異于昔人的智慧,甲骨文上圖形化的字和青銅器上複雜的花紋給我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實踐團隊的劉家妤同學說。在殷墟博物館,隊員們見到了原本只出現在課本上的商代刻辭蔔骨、紋飾精美的國家寶藏亞長牛尊、重兩百多斤的“司母辛”銅鼎……隔著玻璃觸摸它們,似乎真的同祖先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隊員們來到車馬坑展廳前,隨行的思政課老師林韻爲各人講述了車馬坑發掘的艱辛,希望隊員們要在學習中不斷創新、銳意進取,樹立文化自信,主動思考作爲一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如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在博物館內爲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隊員們除了在中國文字演變曆程展廳駐足觀看,相互討論,還嘗試書寫甲骨文,對繁簡字的變化進行闖關挑戰,體驗漢字華容道、甲骨文翻翻樂等多種形式的趣味小遊戲,在博物館裏沈浸式探尋漢字之源,鑒賞漢字之美,不斷加深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個大課堂”,博物館裏的思政課讓曆史文化呈現出重生動的活力,立德啓智,以文化人。6日,隊員們帶著理解和感悟,回到了學校,並參觀了校內的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和鈞瓷文化藝術館。

几天下来,同学们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实践队员方正在实践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场寻根之旅,作为青年大學生,我们要把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与继续,努力流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在博物館上了一堂生動的、“可感受”“可觸摸”的思政課,牢記囑托學思想,用心感應時代脈搏,越发堅定了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創新者。

新聞鏈接:https://5g.dahe.cn/edu/202307141270897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