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昌學院召開校地人才共建工程挂職人員動員暨培訓會
近年來,許昌學院與地方政府加強相助,積極探索,實施校地人才共建工程,通過人才流動,推動教育鏈、産業鏈和創新鏈“三鏈融合”,充实發揮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實現人才隊伍素質整體提升,走出了一條以黨建爲引領的人才培育之路,實現了校地雙融雙促共贏。
校地相助打造一批特色專業群及現代産業學院。圍繞地方重點産業發展需要,市政府與許昌學院簽訂戰略相助協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許昌學院開展學科、專業建設,打造機電信息、能源质料、土建園林、食品藥材等具有明顯産業配景和一定優勢的特色專業群。學校圍繞許昌市規劃结构和産業發展需求選派人員到地方企事業單位挂職,開展校地相助,共建産業學院,積極探索“産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效銜接機制,構建“資源共享、平台共用、相助開發、聯合攻關”的協同育人平台,推動産業技術升級、專業更新叠代,提升企業發展動力和高校辦學活力。

校地共建領導小組成員調研三國奇迹遺址文化展覽館建設情況
校地相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围绕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学校选派教師到PP电子市企事业单元挂职,学习地方先进的现代治理理念,接触业内前沿的科研项目,实时反馈运用到学校教育治理实践,进一步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效果;吸收来自PP电子市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担任校内兼职教授,发挥兼职教授的业务和行业资源优势,推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型课程体系的优化,开展政产学研项目相助,推进协同创新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地双方通力相助打造了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師队伍。
校地相助锻炼一批实干继续的年轻干部。学校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有热情、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地方企事业单元挂职,校地人才共建工程挂职人员平均年龄38岁。截至目前,通过挂职锻炼,派出挂职的六批次120余名干部中,36人获得提拔。在地方党政部门挂职锻炼的科级和处级干部普遍生长为学校治理干部,在企业挂职的一线教師普遍生长为院系的教学治理人员,一批年轻干部在服务地方的实践中生长为学校事业生长的中坚力量。
校地相助催生一批高質量的創新结果。借助校地人才共建工程這一平台,學校與有關行業和企業聯合建设工業機器人、清潔化工、超硬质料、無人機低空遙感、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電子信息等協同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實驗室144個,建设産學研相助基地、實習實訓基地301個,相助開展項目研發503項,相助開展技術攻關201個,其中,工業機器人高精度減速機、環保型鋁合金外貌鈍化處理技術、過渡金屬納米质料在鈞瓷釉中的應用技術等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多項技術實現産業化,助推地方産業發展。
校地相助促進區域文化傳承創新。學校緊緊抓住許昌地區三國文化、鈞瓷文化、農耕文化等獨特文化資源,借助校地人才共建工程搭建的橋梁,與有關部門和機構相助建设研究機構,加強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創新和産品創意開發,在魏晉文化研究、鈞瓷文化研究和造型設計等方面,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優勢和特色。目前學校建設了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三國奇迹遺址文化展覽館,出书了《中原農耕文化》(全五卷),拍攝了“黃老師講三國”等系列微視頻,推動了區域文化協同創新事情開展,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文化服務水平和引領能力。
校地相助健全黨管人才事情組織領導機制。許昌市委市政府牽頭建设校地人才共建事情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並統籌協調校地相助事項。市委組織部、高校黨委組織部門負責總體協調,挂(兼)職人員接收單位負責日常治理。在校地相助共建産業學院等試行理事會制度,探索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的新型治理體制。
新聞鏈接: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14719755046040371237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