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昌學院聚焦立德樹人基础任務,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实利用社會力量和資源用于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動,不斷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探索新辦法、創造新經驗、打造新亮點、走出新路子,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不斷增強鑄魂育人效果。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围绕“大思政课”建设,PP电子学院建设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大思政课”线上专题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切脉问诊;积极探索创设“陶醉式”“互动式”“加入式”思政小课堂,打造深受學生喜爱的思政“金课”;以“微课、微剧、微辩说”为载体,打造“三微”课堂;实施章节解读、专题讲座、视频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五环教学法”;依托三国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學生深度加入课程学习。
課上和課下相結合。今世大學生的自主性强,因此,在教学历程中也要注重因势利导,除了“课堂主渠道”之外,更要上好社会大课堂的思政课,让思政课内容变得更活。将大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重点事情计划,配足建强思政课教師和领导员、班导师事情队伍,充实发挥专业教師、党政干部、机关治理、工勤服务等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突出校地协同共建,聘请地方党政机关领导、优秀企业家代表、乡村振兴带头人等担任“校外导师”“第二导师”,开展思政教育宣讲运动,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党建团学、文化建设等事情的融合,不停激活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思政元素,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線下和線上相結合。学校建设了以“资源融通、宣传互融、育人共融”的思政融媒体矩阵,打造了“许小青”“莲心青年”“青苗”“践育博雅”等以學生为主体的网络文化事情室,以及“青听许院”“言马堂”等思政微信平台,进一步掘客网络思政育人阵地功效,探索新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新机制、新模式。利用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手段,建成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思政云课堂、微课程视频库,打造智能化教学情况,联通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育人平台。
課堂講授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学校从2012年开始就连续打造中原地域首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为“陶醉式”实践教学提供了实物平台,让思政课在旅行浏览中渗入,实现了有理、有情、有趣、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学校以学思践悟、崇德修身为焦点创设“莲芯”思想政治育人工程,使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交相辉映,使大思政课越发立体、生动、有趣、有料,使學生在情景中、探究中、加入中、讨论中进行大思政课学习和实践。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引导學生积极加入“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运动,2022年初,学校数千名學生组建“薪火联盟返乡大學生志愿服务队”奔赴家乡抗疫一线,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淬炼初心,彰显继续。
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既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也要“大手拉小手,小手不松手,领悟整条渠”,把课程内容联通领悟起来、把考核评价体系富厚起来、把各学段思政课教師的共识建设起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着力构建大思政配景下的“大思政课”育人新花样。学校围绕探索建设纵向衔接、横向领悟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实施路径,连续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增强思政课教師内功上做文章,同时注重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开展与PP电子市中小学思政课程有效衔接的教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申请的“地方院校师范教育与区域中小学教師生长配合体构建研究”团队乐成获批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師生长研究创新团队,也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研究依据。
新聞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286775676040674412
http://jyt.henan.gov.cn/2022/09-22/261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