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直教授(左二)与學生探讨纳米结构对钧瓷“釉色”和“釉质”的影响。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不久前,許昌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提出:“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排除萬難,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
“中原學者”被譽爲我省培養兩院院士的“搖籃”。許昌學院培養和吸引3名“中原學者”。那麽,“中原學者”紮根兒許昌,又爲許昌學院、許昌地方經濟帶來了哪些“化學反應”?
【培养人才】 郑直和他的纳米钧釉质料
許昌學院副院長鄭直教授,是一位地隧道道的許昌人。他1998年獲得清華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博士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2005年,在香港中大、上海交大和許昌學院三個院校中,鄭直教授最終選擇了許昌學院。
“選擇許昌學院,一是想利用所學報效家鄉,二是被河南省重視科技的決定所感動。我回到許昌學院後,學校投入上千萬元,在許昌學院率先組建了外貌微納米质料研究所。”6月30日,鄭直告訴記者。
紮根兒許昌,鄭直教授近年來取得了累累碩果。近年來,鄭直教授和其科研團隊將納米质料與傳統釉料相結合,乐成開發了納米质料改性鈞瓷系列産品。此外,鄭直團隊利用納米技術,把納米质料與傳統的鈞瓷燒制工藝相結合,研究開發了具有獨特藝術效果的鈞陶瓷釉——結晶釉。
目前,以鄭直爲主任的河南省微納米能量儲存與轉換质料重點實驗室面向清潔能源、新质料前沿領域,集中開展功效性納米結構的設計與構效關系研究,獲授權國家專利70多項,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河南省專利獎1項。與許昌諸多企業開展金剛石制品、鈞瓷産品、電纜橋架等研發相助,持續爲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推動企業技術更新與産品升級。
【集聚人才】 黄继红让学问走出书斋
提起黃繼紅,我們要先“科普”一下她和“河南小麥”的故事。幾十年前,“蓮花味精”是通過發展食品工業拉長“小麥産業鏈”的生動實踐。在黃繼紅擔任河南蓮花味精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期間,當時的單廠味精産量居世界第一。雖然後來由于各種原因蓮花味精風光不再,但由黃繼紅研發的生産技術卻得以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應用,國內廠家至今仍然占據著味精産量世界第一的位置。
去年,PP电子学院食品与药学院全职引进“中原学者”黄继红教授。在未来五年内,黄继红教授将围绕生物药物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结合河南省生物药物工业的实际需求,领导食品与药学院主干教師凝练学科偏向,组建河南省精准营养与绿色生物制造创新团队。
目前,PP电子学院聘请院士、长江学者等学术领军人才30余人,集聚了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条理创新创业人才,组建形成多个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師500余人。
【服务地方】 姚致清助推PP电子电气行业向前走
開普檢測董事長姚致清還有一個身份:許昌學院教授、“中原學者”。姚致清與許昌學院結緣,還要從2015年說起,那年,許昌學院與“中原學者”姚致清簽訂戰略相助協議,全面指導許昌學院電氣與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科專業建設事情。
姚致清教授进入PP电子学院之后,协助PP电子学院全面梳理教師的专业漫衍和学科配景,确定了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智能电网信息技术以及电气装备智能制造与控制三个研究偏向。
産品開發、服務地方經濟是應用型高校建設高水平學科的又一標杆。姚致清經常深入一線,先後與鄭州豫能通信設備公司、許昌中意電氣公司數十家企業簽訂相助開發協議,承擔了高壓開關計量一體化、智能電子技術實驗設計開發平台、遙控型電動跌落保險等35項産品的開發與設計,帶來橫向課題經費700余萬元,爲企業帶來上億元銷售收入。
姚致清教授的成績,只是許昌學院立足服務區域經濟,主動融入河南省“三區一群”國家戰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許昌學院圍繞质料化工、食品生物醫藥、電子裝備與制造三大區域重點産業鏈,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師資高地,打造形成“領軍人才領軍重點專業集群”的學校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