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地方應用型大學高質量發展的五個著力點
闫紀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應用型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和重要組成部门,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中發揮著生力軍和助推器作用。地方應用型大學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爲生命線,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識變應變、科學定位、強化內涵、彰顯特色,努力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爲。
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高质量生长的焦点所在。地方应用型大学要善于集聚和发挥各方面要素资源,将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中心任务常抓不懈。优化顶层设计,系统有序推进,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串教育教学各环节、各领域。全面推进OBE(结果导向教育)理念,倒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深化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探索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學生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革新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与地方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教育评价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充实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育人功效,上下联动、形成协力,着力构建“三全育人”花样,为经济社会生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育凝練辦學特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體現在许多方面,如校園文化、內部治理、服務地方、文化傳承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但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學科專業特色。學科專業建設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強,要克服同質化現象,制止“撒胡椒面”。地方應用型大學要錨定辦學偏向,主動對接區域發展戰略和産業發展结构,科學論證、合理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紮實推進一流特色學科、一流特色專業建設。要把培育凝練辦學特色作爲一項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在當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高校發展態勢中,率先實現自身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爲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構建政産學研用一體化機制,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外在推力。地方應用型大學根植于一方沃土,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系。要樹立“校地互動、城校共生”理念,積極構建校地發展命運配合體,爲自身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著力構建政産學研用相助新機制,充实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用人單位各自優勢,促進優勢互補和深度融合,充实釋放協同創新效應。強化機遇意識和相助意識,善于選准切入點、結合點、契合點、共鳴點,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助共贏,彰顯协力疊加效應,形成推動地方應用型大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是推动高质量生长的内生动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最要害的是形成有效治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要以大學章程为统领,通过制度“废、改、立”,不停增强制度建设,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要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卖力制为焦点,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工会、教代会、学代会等为支撑的上下领悟、左右衔接、多方联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要推感人、财、物治理重心下移,构建权责对应、权责明晰的二级学院治理体制,充实引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要注重向治理要效益,优化配置种种校内办学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实现办学资源效益最大化。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础保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確保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偏向,確保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获得全面貫徹落實,確保立德樹人基础任務真正落到實處。要著力構建校黨委、二級單位黨委、基層黨支部和黨員“四位一體”黨建事情花样,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事情局面。要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爲統領,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將制度建設貫穿全過程,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
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5/11/content_59431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