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河南日報》第二版刊發報道文章《在服務區域需求中“破題”——許昌學院探索地方高校學科建設新路徑》,介紹我校學科建設事情典型經驗。
文章指出,許昌學院立足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紮根中原大地,聚焦所在區域具有特色的産業結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學科建設上不斷凝練特色、彙聚人才、拓展平台,推動創新结果産出,探索出了一條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新路徑。
文章從“瞄准區域需求定航標”“服務區域發展搭平台”“融入區域創新煉特色”“強化學科支撐育人才”四個方面入手,詳細報道了我校緊緊圍繞河南“三區一群”建設以及重點産業,著力打造與地方産業高度契合的應用型學科,以領軍人才領軍重點學科專業集群,持續加強學科交织與融合,有力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具體做法和事情成效。

在服務區域需求中“破題”
——許昌學院探索地方高校學科建設新路徑
《河南日报》(2020年12月11日 第02版)
□史晓琪 田萍 鍾偉平
學科是高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的載體和依托。但長期以來,地方高校學科建設面臨諸多“窘境”,發展定位不清晰、高層次人才缺乏引力、學科建設活力不足等問題成爲制約發展的瓶頸。地方高校破解這些難題,既不能“邯鄲學步”簡單對標“雙一流”,更不能盲目套用同類院校做法,而是要“量體裁衣”綜合考量自身辦學定位,作出戰略選擇,在服務區域發展需求中破題。
近年來,許昌學院立足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紮根中原大地,聚焦所在區域具有特色的産業結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學科建設上不斷凝練特色、彙聚人才、拓展平台,推動創新结果産出,探索出了一條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新路徑。
瞄准區域需求“定航標”
地方高校學科建設不能盲目求全、求大,定位精准是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許昌學院緊緊圍繞河南“三區一群”建設以及重點産業,緊密對接許昌電力裝備、再生金屬及制品、超硬质料及制品、發制品等特色優勢産業以及高端設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四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著力打造與地方産業高度契合的應用型學科。
學校確定了“3+4”特色學科和“2+4”優勢學科建設計劃,形成了以省級重點學科爲引領、校級重點學科爲支撐的應用型爲主的重點學科體系。經過數載耕作,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质料學、食品科學、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應用數學、企業治理等6個學科乐成獲批第九批河南省重點學科。
服務區域發展“搭平台”
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是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力量,科研平台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許昌學院瞄准許昌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目標,圍繞质料化工、食品生物醫藥、電子裝備與制造三大區域重點産業鏈,實施“博士倍增計劃”“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長江學者、中原學者、知名專家教授30余名。學校培養、引進3名“中原學者”,以領軍人才領軍重點學科專業集群,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儲備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和團隊。
其中,“河南省低維特色功效质料與應用”等3個團隊入選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食品質量控制與檢測技術”等3個團隊入選河南省高校(科技/哲社)創新團隊。學校在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三個層次均取得了突破。
學校獲批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等省級平台8個,建有河南省院士事情站、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6個。中原學者鄭直教授在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建有中原學者事情站。中原農耕文化與鄉村發展研究基地獲批河南省重點社科研究基地。
融入區域創新“煉特色”
許昌學院契合地方經濟産業發展實際,積極探索以學科偏向和相應團隊爲學科基本建設單元的治理模式,持續加強學科交织與融合,學科偏向的優勢和特色逐漸顯現。
质料學學科的功效性納米結構研究、食品科學學科的食品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應用數學學科的非線性系統動力學與控制偏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的智能電網技術偏向、風景園林學科的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偏向等優勢明顯。深挖地域特色文化,中原農村發展研究、魏晉文化研究、中原民間舞蹈研究等學科偏向特色漸顯。
高層次科研结果是學科建設高質量的重要標志。五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5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91項,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學校被評爲河南省高校知識産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十強高校,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增強了發展後勁和焦点競爭力。
學校積極推進校地校企相助,逐步建设與地方和企業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機制。五年來簽訂各類橫向相助項目258項,形成了一大批结果。其中工業機器人高精度減速機、基因與卵白質工程技術、水霧化預合金粉改性技術、溶劑霧化預合金粉技術、致病性微生物環介導等溫擴增檢測要领等多項结果處于行業或國內領先水平。圍繞企業技術需求開展聯合攻關,加強校企協同創新和结果轉移轉化,五年來累計轉化金額1238萬元,爲企業增加經濟效益逾11億元。
強化學科支撐“育人才”
PP电子学院紧紧围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创新与实践相长”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焦点,积极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推进“OPCE”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革新,构建开放实践创新体系,该结果获2020年河南省教学结果特等奖。积极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近五年,學生在国际大學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學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互联网+”大學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中国机械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奖励1000多项,国家级奖励200多项。
學校與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10余所省內外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遴選推薦67名研究生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研究生導師隊伍不斷壯大,聯合培養研究生質量不斷提升。
新聞鏈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12/11/content_461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