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莊村現在不僅修了路、建了文化廣場,建起了産業扶貧基地蔬菜大棚、愛心超市,還開設了‘源習堂’,對農民進行相關知識技术培訓,村民們越來越有幹勁兒了!”在許昌市建安區艾莊回族鄉袁莊村,來自許昌學院的省派駐村第一書記陳浩勇向記者介紹該村的變化。
袁莊村是2015年8月與許昌學院結成對子,成爲許昌學院定點幫扶對象。針對袁莊村産業發展不足,貧困群衆勞動技术較低,教育觀念相對滯後等複雜情況,學院先後派出兩任駐村第一書記,積極發揮高校在科技、人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優勢,開展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幫助袁莊村打造美麗鄉村的“樣板間”。
産業扶貧是激活發展動力的重要舉措。“訂單蔬菜”是許昌學院爲袁莊村量身制作的一項脫貧“實招”。“通過調研,我們決定發展綠色農業,第一步就是嘗試‘訂單蔬菜’種植。”許昌學院駐袁莊村第一書記陳浩勇說。2018年夏天,許昌學院組織專業人員對袁莊村的土壤分析結果顯示,該村土地的氮、磷、鉀等營養身分含量較高,適合種植各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如今,袁莊村“訂單蔬菜”種植面積已有50多畝。每天有1000多斤蔬菜送往許昌學院,村裏還與周邊的超市簽訂了“訂單”。目前已建设“相助社+公司+農戶”聯合銷售渠道,正在申報有機無公害認證。除發展訂單蔬菜種植外,袁莊村還整合村裏的檔發加工、食用菌種植等致富帶頭人,做好産業扶貧(蔬菜大棚)基地産權轉移,打造袁莊村扶貧小院,讓村民不出門就可以就業。
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学院专门为村民设置了“源习堂”农民大讲堂,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群众教学党建、乡村振兴、执法规则、农机农技、移风易俗、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电子商务等课程,营造乡风文明、弘扬正气、增强群众学习意识的气氛,加入学习的村民可领取由PP电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发表的结业证书。PP电子学院49个下层党组织结对帮扶49家贫困户(含脱贫享受政策户),坚持“三夏”“三秋”、春节、特殊困难“四必访”事情制度,开展捐款、捐物、消费扶贫等送温暖帮扶运动,为贫困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依托学校各专业特点,学校教职工和大學生志愿服务队每月列出服务清单,逐项在袁庄村开展医疗卫生、家电维修、执法咨询、义务支教、村域计划、脱贫攻坚等志愿服务运动。
爲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學校幫助村裏建起了扶志愛心超市。在愛心超市,實行積分獎勵機制。記者看到,捐贈的物品被標上了相應的“分值”,貧困戶要憑勞動“各取所需”。同時,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幫助袁莊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村容村貌大爲改觀,重建了小學校園,新建了文化廣場,條條馬路寬闊通達,美麗鄉村面貌一新。(本報記者韓新愚通訊員趙閃閃張夢婷)
新聞鏈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9-11/14/content_382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