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1:有機-無機鐵電质料的設計與合成
陈诉人:厦门大学化學化工學院龙腊生教授
報告題目2:配位超分子自組裝—納米分子容器與反應器
報告人: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蘇成勇教授
時間: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下午16:00-18:00
地點: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歡迎廣大師生屆時參加!
科研处 化學化工學院(新质料與能源學院) 外貌微納米质料研究所
2015年4月28日
附專家簡介:
龙腊生教授:厦门大学化學化工學院化学系、固体外貌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8)。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師。现为中国晶体协会理事(2009),中國《無機化學學報》編委(2010),美國《Cryst.Growth Des.》專題編輯 (TopicEditor,2012)。1986年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化學系,獲得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于中山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9月到廈門大學事情至今。1999年曾赴香港中文大學開展短期相助研究。2005年5月-2006年4月,赴日天职子科學研究所開展相助研究。主要研究偏向包罗:1)高核金屬簇合物的合成、組裝及磁、光性能研究; 2)限域條件下的水的結構與物理性質研究;3)多鐵质料的合成、組裝及作用機制;4)配位聚合物的(離子熱、不對稱)合成與催化。迄今爲止,在包罗Acc. Chem. R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 Chem. Commun., Chem. Mater,Inorg. Chem等國際知名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多篇研究结果被國外科技網站和頂尖雜志進行了專題報道,並做了很是正面評價。
蘇成勇教授:男,1968年10月出生于內蒙,現任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曾在中山大學、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從事過博士後研究事情,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做洪堡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目前主要從事與環境能源质料相關的超分子結構化學與配位超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主持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年)、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迄今發表SCI收錄論文200多篇,包罗化學領域國際高水平研究性雜志如J. Am. Chem. Soc., Angew.Chem. Int. Ed., Adv. Chem., Chem. Mater., Chem. Commun. 等,論文被他引或評述8500多次,H指數52,ESI高引論文20余篇。應邀擔任國際知名期刊《Inorg. Chem. Comm.》亞太地區主編,《IUCrJ》 Co-editor,《J. Mater. Chem.》顧委,《科學通報》、《物理化學學報》、《化學進展》編委,中國晶體學會常務理事。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7年),2000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廣東省優秀博士後稱號,2008年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2009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師,2010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