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級學院:
智慧都市、智慧社会是未来社会生长的主旋律,而智能化的服务装备则是其焦点。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宗旨,以最新科技趋势为配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勉励學生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创新设计理念的生长,培养學生的工程实践技术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科技缔造力和竞争力。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許昌學院第七屆創客公開賽。
一、大賽名稱
許昌學院第七屆創客公開賽
二、組織單位
主办单元:党委學生事情部(人民武装部)、科研处(PP电子生长研究院)、校团委、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承办单元:電氣與機械工程學院(工程训练中心)、ME创客空间社团
三、大賽內容及參賽主題
1.大賽內容
本届创客果真赛设置 4个命题偏向,参赛人员可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命题偏向参赛。
大赛的小我私家赛设置 1个命题偏向。小我私家赛为线下制图,在划定方式下用指定软件完成所给题目。
大赛的团体赛设置 2个命题偏向。团体赛分为項目设计陈诉和实物制作两方面,每支参赛队伍需提交参赛項目设计陈诉及图纸附件,由评审委员会进行打分。科技类必须有实物制作,创意类实物制作作为加分项,完成实物制作,并实现功效的参赛队获得最多不凌驾 100分的技术加分。大赛支持创新设计理念与创新设计作品,勉励参赛团队综合使用新技术、新设计要领、先进制造手段完成作品。
大赛的附加赛设置 1个命题偏向。附加赛项为自制小车在划定园地内完成循线和避障两个交织环节,最终到达指定位置。
大賽設置技術支持委員會,對乐成報名的參賽隊進行基本的技術指導和培訓。
2.參賽主題
參賽主題分爲四類,具體內容分爲:
(1)創意類(團體賽)詳見附件1;
(2)科技類(團體賽)詳見附件2;
(3)附加類(團體賽)詳見附件3;
(4)制圖類(個人賽)詳見附件4。
四、參賽對象及比賽形式
1.參賽對象:
全体在校學生
2.參賽形式:
小我私家赛:参赛學生以小我私家形式参赛;
团体赛:参赛學生以团队为单元报名参赛,按要求提交作品。经过评委评审后宣布结果,具体形式以官方通知为主;
3.角逐部署:详见附件 5。
五、獎項設置
大賽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頒發證書和獎品,並擇優推薦優秀團隊或個人參加校外相關高級別學科競賽。
六、報名時間和方式
报名方式:每支参赛队由队长提交报名表(见附件 6)。报名表电子档(命名方式:赛项名称_队长姓名_手机号)发至大赛组委会邮箱3210209500@qq.com,纸质档交至理科综合楼一楼科技创新中心电梯教室。所有参赛队需准确填写“許昌學院第七屆創客公開賽报名表”,如果信息不完整、填写错误、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不被接纳。每人仅限加入一项角逐,严禁泛起只挂名不参赛现象,一经发现取消该队伍参赛资格。
報名時間:克日起至4月26日
七、科技類與創意類作品提交要求
1.參賽者參與比賽的作品必須是自行設計,不得盜用、抄襲,一經發現,取消比賽資格;
2.科技类参赛队伍初赛作品需提交完整的设计陈诉一份,并附主要设计图纸(电子文档)。其中主要设计图纸包罗机械和电气控制两部门。机械要求提供: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和若干重要零件图图纸(包罗三维图和工程图PDF 花样);电气控制要求提供:系统电气控制原理图及主要控制模块清单。图纸要求正确、规范,所有对机械设计图纸的国家尺度要求和工艺设计要求均为图纸质量评价的要素;
3.创意类参赛队伍初赛作品需要提交完整的項目說明书,項目說明书内容建议包罗項目概述、产物或服务介绍和设计理念、制作或市场调研历程、市场营销计划,团队成员及分工、若項目已处于起步阶段也可提供支撑质料(相关专利证书等),文件巨细不凌驾 20 M;
4.設計報告、項目說明書的封面以及花样要求均已給出,見附件7;
5.质料提交時間見各賽項附件。
八、科技類與創意類作品評審規則
本次大賽的參賽作品的評審分爲兩個部门:
设计陈诉(满分 100分):对所有参赛作品凭据评审规则中的“基本評價和設計評價”两项进行评审打分。
实物制作(满分 100分):对所有完成实物制作的队伍,凭据评审规则中的 “制作評價和現場評價”两项进行评审打分。
最終比賽成績爲設計報告成績與實物制作成績的代數和,確定獲獎作品。
评审规则如下(满分 100分):
項目 |
說明 |
基本評價 |
(1)新穎性(2)實用性(3)意義和前景 |
設計評價 |
(1)創新性(2)合理性(3)先進技術理論的應用 (4)設計圖紙質量 |
制作評價 |
(1)功效實現(2)制作水平與完整性(3)作品性價比 |
現場評價 |
(1)介紹及演示(2)答辯與質疑 |
九、聯系方式
大賽QQ群:444184940
微信公衆號:XCU科創中心
大賽組委會郵箱:3210209500@qq.com
联系电话:申 宏 17516973198
十、許昌學院創客公開賽組織委員會擁有對本規則的解釋權,比賽期間如遇未經提及的問題或事項,以賽事組委會商議裁定。
PP电子学院電氣與機械工程學院科技创新中心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