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月23日早晨7点半,50多位同学齐聚弘毅广场,高声诵读《中国少年说》,用琅琅书声迎接第十九个世界念书日的到来。当天,由图书馆筹谋的“快乐晨读”、“找书角逐”、“图书漂流”、“现场荐购”等运动吸引了众多學生加入,开頭的一幕即是該系列活動之一“快樂晨讀”。
老傳統、新環節,讀書樂趣多
4月23日一早,弘毅广场上早早就摆上了展板、桌椅、上千册的书籍,现场的各个运动点都已经围满了學生。“图书漂流”作为念书日的传统项目,依旧吸引了众多學生加入。图书馆技术咨询部刘涵老师告诉记者:“只要各人挂号一下就能把书领走,让知识零成本传播”。在“现场荐购”运动点,记者看到,整齐排列的书列中交织着竖起了密集的书,“我们这次运动的口号就是‘你选书,我买单’,同学们选好想看的书后,只需要把书竖起来即可,这些书都市购入到咱们的图书馆。”刘涵老师说。现场加入荐购运动的2012级法政学院學生刘超民也对记者说“以前都是图书馆里有什么,我们看什么。现在是我们想看什么,就会有什么,图书馆今后会有更多我们喜欢的书,这让我很期待”。
为了迎接今年的“念书日”,黨委宣傳部、学工部、团委、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悦读·分享·和諧”大型讀書活動也于近期啓動,據了解,讀書月活動從2004年創辦,至今已堅持了十年。本屆活動除了開展讀者座談會、讀書征文活動、評選“讀者之星”、找書比賽等傳統項目,也加入了快樂晨讀、讀書沙龍、微攝影大賽等新穎環節,老傳統加上新環節,以多種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同學來參與。
“每一天都應該是讀書日”
?“我们一直在为营造书香校园不懈努力,希望把‘每天都是念书日’的理念通报给更多人!”图书馆王文娜馆长对我们说,“我校的图书资源是很富厚的,纸质图书加上电子图书或许有200多万册,每天开馆时间快要14个小时,无论在资源照旧时间上,只要學生想看,都能满足需求。”“最近图书馆还开通了名为‘许院图书馆’的微信公共平台,为读者实时推送新书信息,提供更详尽、更专业的虚拟咨询。”据了解,图书馆2013年年借閱部共接待讀者近110萬余人次,借還圖書近80萬冊次。讀書月活動十年積澱,已有明顯成效。在每年的念书之星角逐中,我校學生中一年能读70本以上的大有人在,最多的到达120余册,平均3天读一本书。但是,我们也了解到,也有部门學生只有在临考的时候才来图书馆“临时抱佛脚”,看书一般也多为与专业相关的书。这一点,在记者做的念书视察中也显示出来,每周到图书馆凌驾4次的只占20%,而每个学期能读到7本以上非专业书籍也仅仅只有19% 。“今天,你念书了吗?”这是一个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的问题。
我們該怎樣閱讀
在念书日当天所做的问卷视察中,我们发现學生们花在教辅类图书上的时间比力多,涉及其他领域较少。也有不少學生体现在书籍选择、大学阅读计划、课余时间如何充实利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旅游(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许国林教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为宽大學生支招说,“作为大學生在阅读专业相关图书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多读些人文社科类图书,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就像一盏明灯,会使你在人生的门路上不再迷茫与彷徨。”
據悉,我校第十屆“悅讀·分享·和諧”大型念书运动之读者座谈会、电子资源培训系列讲座、念书沙龙运动等也将一一展开。(文:崔越、鍾偉平、郑晓寒;摄影:鍾偉平、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