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黨的生活》2014年4月刊以《一道亮麗的風景——許昌學院常年踐行雷鋒精神小記》为题,对我校学雷锋运动进行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一道亮麗的風景
——許昌學院常年踐行雷鋒精神小記
多年來,許昌學院鼎力大举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努力踐行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不斷提升師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推動了全校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校園建設。
爱岗敬业成为民俗。文学院在青年教師中开展教学技术竞赛和听课互评运动,要求各人树立良好教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体青年教职工中开展“立足本职岗位,学习雷锋精神”运动,制订《教師课堂效果评价表》,启动“密切师生接触事情方案”,努力增强师生相同和交流,实时解决學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惑,确保學生成人成才。
各学院(部)还挖掘出教职工队伍中爱岗敬业的不少典型。城环学院董东平教授从教30余年来,忍受着20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折磨,坚持不下讲堂。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師张亚东,常年牺牲暑假期间的休息时间,对學生进行数学建模基础培训,平均每年300多个学时,培养出128支代表队加入竞赛,并获得优良结果,其中获得国家二等奖9个队,省级一等奖20个队。
敬老孝親融入血液。文學院、曆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音樂學院、計科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等院(部)的青年志願者協會多次赴許昌市敬老院、許昌綠園養老院、勞動路敬老院等開展志願服務,他們打掃衛生,幫助老人整理內務,爲老人過生日,演出文藝節目,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老人的愛心。同時,數學與統計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也分赴許昌市社會福利院、許昌市康健園、李莊小學開展關愛特殊兒童義務幫教志願服務。
扶贫助困自觉行动。城环学院关工委委员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學生、学业困难學生、心理困难學生、异常变故學生等“四困生”帮扶,通过座谈、资助、心理访谈、党员一对一帮扶等措施,资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师生先后为突患急性肺结核的2011级智广浩同学、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2009级郭红娟同学组织捐款,并定期帮扶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教职工。外国语学院还为2011级英语教育3班贫困生孙文飞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时机。
助人为乐典型选出。文学院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4班全体同学建设帮扶小组,长年坚韧不拔资助本学院因车祸高位截瘫的李菲同学。在各人的帮扶下,李菲先后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大學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还被推荐为“2011年中国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城环学院2009届结业生郭延廷,在校期间用勤工俭学争来的钱为汶川地震灾区捐献2000桶水,在获得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后,又把国家奖励的2000元奖金捐给学校作为贫困生资助资金;
服務社會美名傳揚。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志願者組成的家電義務維修服務隊,14年來堅持利用課余時間、星期天、假期走進學校周邊小區及許昌周邊村鎮,爲群衆義務維修家電,宣傳宁静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知識。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人民召唤雷锋精神。PP电子学院植根校园、辐射社会的实践,无疑是新时期一道亮麗的風景。(此文章已收入省政府生长中心《关注民生论坛》刊物编辑部出书的《关注民生论坛》一书,作者孟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