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河南教育信息】許昌學院轉型探索步入“深水區”

作者:李见新 鍾偉平來源:《河南教育信息》2014年第65期 編輯:鍾偉平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4-08-03

【編者按】《河南教育信息》2014年專題第65期以《許昌學院轉型探索步入“深水區”》爲題介紹我校轉型發展經驗,並通過電子公牍形式發送全省高校。全文如下:

許昌學院轉型探索步入“深水區”

“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我們必須與研究型大學、與高職高專院校區別開來,找准我們的位置。”“要堅持地方性、應用型、服務性的辦學定位,堅定不移地深化政産學研相助,融入地方辦學,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在許昌學院 78召開的轉型發展推進會議上,該院負責人体现。

與同類院校一樣,許昌學院也曾經有過“向上看望塵莫及,落地心有不甘”的困惑,前面是老牌本科院校的遙遙領先,後面是高職教育的有聲有色,究竟新建本科院校“何爲?何位?”。作爲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年來,許昌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不斷“試水”,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立足地方辦學的新路,專業結構不斷優化,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事情及格评估,标志着学校开端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从师范教育向多科办学的转变。下一步的生长目标是什么?今后该如何生长?对PP电子学院来说,这是一道必须回覆的命题。就是在这个时候,教育部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生长的问题。学校的生长与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生长的要求不约而同。而经过多年的探索,一些看法已经“悄然”深入人心:好比立足地方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双师型”教師队伍建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在全校上下已经被广泛认可……不管是学校的顶层设计,照旧一线教師的思想转变,为深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旦確定了“爲什麽轉?”“往哪裏轉和轉什麽?”,就爲接下來的“怎麽轉?”開啓了快速通道。2013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許昌學院厚積薄發,謀定後動的優勢一下子發揮出來,思路更清晰了,步子邁的更大了。與許昌市簽訂了戰略相助協議,與30多家地方企業簽訂了産學研相助協議,啓動實施了校地人才共建“雙百工程”, 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加入、社会联动”的政产学研相助辦學机制开端建设;學校各二級學院也紛紛行動起來,積極主動地思考自身謀求轉型战略,第一個行業學院——瑞貝卡學院建设了,與萬裏路橋等企業聯合建设了三家協同創新中心,還與多家企業在共建行業學院、開展協同創新等方面達成了相助意向……多點齊放,百花春湧。

該校黨委書記王清義向我們介紹說,“縱觀許昌學院的轉型發展之路,深化轉型發展對許昌學院來說既是理性抉擇,也是現實要求。而專業圍繞地方需求調整,人才與地方企業相助培養,科研根據地方需要來做,多策並舉,重點出擊,許昌學院在戰略轉型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王清義書記所說的“組合拳”,主要包罗5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指打造契合地方需要的特色專業群。緊緊圍繞地方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將資源向機電信息類、土建園林類、生化质料類、文化藝術類、治理類、教育類等專業聚集,著力打造特色專業群。學校的專業結構與地方産業結構契合过活益提高,开端形成了“理工爲主、多科協調,緊貼地方、特色凸顯”的專業發展花样,一批具有明顯區域産業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專業群已經形成。目前學校的54個本科專業絕大部门都是應用型專業,10個專業先後入選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綜合革新試點專業。

二是指磨炼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師队伍。在人才引进上,不仅重视提高教師队伍的学历条理,越发倾向于优先引进具有企业工程配景或企业治理配景的人才。许继团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奎甫、陶瓷艺术大师冀德强、高级美术师张雄伟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相继加盟学校。在教師培养上,与PP电子市政府和地方大型企业相助,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双百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从学校选派百名优秀治理干部和科技人才到地方和企业挂职,引进百名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2013年首批20名外派挂職人員和27名外聘兼職專家已經到崗就任。學校將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把选送教師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事情和实践锻炼作为校企相助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治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師,全力推进应用型教師队伍建设。

三是指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行業學院新模式。爲了貼近企業和行業的人才需求,學校先後與許繼集團、雙彙集團、河南省旅遊局、許昌市公路局、許昌鈞瓷研究所等單位和企業相助,聯合舉辦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旅遊治理、土木工程、藝術設計(陶瓷藝術偏向)等專業。2013年,與中國發制品行業協會和世界發制品行業龍頭企業——瑞貝卡集團聯合建设了省內同類院校第一家行業學院——瑞貝卡學院。學校還在積極籌建電梯學院、汽車學院、路橋學院等行業學院,以行業學院建設引領校企相助和人才培養模式革新。

四是構建資源共享的校企協同創新平台。堅持整合校內外資源,面向區域重點産業或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戰略需求,構建與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相銜接的協同創新,著力提升科技服務區域創新和産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納米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新型鹽産品研發中心、建設工程低碳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先進裝備制造技術研發中心三維設計與先進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綠色化學技術開發中心等一批區域重點企業聯合舉辦的協同創新平台搭建起來了,與企業相助共建的風電實驗室、生物醫藥實驗室等聯合實驗室投入運行了,與企業的聯合科技攻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取得了一批重要结果。學校將以協同創新平台建設爲抓手,以産學研相助爲前沿陣地,著力加強應用技術研究開發,努力打造融先進技術研究、積累、推廣于一體的科技創新基地。

五是推進構建應用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積極從企業引進或與企業共建實踐性人才培養平台,深入推進專業與行業、學業與職業對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革新,通過與行業企業相助開發特色課程,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多地融入行業企業元素和職業教育元素,探索形成了“校企互動培養應用技術人才”模式。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投資1亿元的工程实验中心和大學生创新创业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努力建设集實習實訓、産品研發、技術推廣、項目孵化于一體的學生实践锻炼和创新创业平台。

78召開的轉型推進會上,《許昌學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大會上被討論並通過,《實施意見》標志著許昌學院轉型發展進入了更深層次,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地融入地方辦學,推進政産學研相助,是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培養本科層次高素質技術技术型人才的一定路徑。並規劃了轉型發展的總體目標: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構建起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爲任務,與區域重點産業、主導産業、特色産業和區域文化高度融合,具有明顯優勢和鮮明特色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把學校建設成爲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政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先進技術轉移基地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聯合體,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新聞鏈接:http://www.haedu.gov.cn/2014/08/01/1406884113213.html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