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20日,由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和我校聯合主辦的《許昌學院學報》公開發行暨“魏晉史研究”欄目創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學術報告廳舉行。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常務副主編劉曙光,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樓勁,許昌學院校長鄭直,副校長杜根遠等出席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許昌學院學報》曆屆編審人員以及師生代表200余人參加研討會。

鄭直在開幕式上致詞。他指出,《許昌學院學報》始終堅持“凸顯特色,質量至上”的辦刊原則,承袭“新、真、深、慎”的編輯方針,不斷強化特色發展之路。經過幾代學報人的配合努力,《許昌學院學報》由最初的注重師範教育和基礎學科的地方專科學報,發展爲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成爲許昌學院一張靓麗的學術名片。他希望《許昌學院學報》堅守學術理想和文化使命,積極呼應時代命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學術繁榮。
劉曙光在致詞中指出,《許昌學院學報》作爲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的焦点成員,在地方性高校期刊高質量發展中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爲河南和全國的期刊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希望《許昌學院學報》心懷“國之大者”,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服務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助力學術傳承發展,積極探索學術期刊的未來發展趨勢,積極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樓勁在致詞中指出,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和學界同仁要保持學術定力,處理好學術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關注中國曆史重大問題研究,重視國內外同行的研究動態和趨勢,希望《許昌學院學報》在約稿重要學者的同時,能瞻仰未來、集中發表青年學者的重要文章,在此過程中提升刊物質量和級別。
王威在致詞中指出,《許昌學院學報》“魏晉史研究”“鍾嵘與《詩品》研究”“鈞瓷文化論壇”等特色欄目已成爲展示河南學術结果、服務地方發展的重要窗口,希望《許昌學院學報》進一步凝練辦刊偏向,依托許昌“曹魏故都”“鈞瓷之都”等文化資源,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學術名片。
研討會期間,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院長王欣教授作了《學術刊物欄目與時代主題》主旨報告;《河南大學學報》編輯學研究欄目主持人姬建敏作了《中國自主話語體系建構與地方高校學報特色發展之道》的主旨報告;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張榮強作了《中國古代的本籍主義及其終結》的主旨報告;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秘書長、複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楊焄作了《黃侃〈詩品講疏〉補說》的主旨報告;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原副院長、教授程偉作做了《鈞彩釉瓷的探索與研究》的主旨報告。
研討會期間,大會還舉辦了地方高校學報創新發展、魏晉史研究、鍾嵘與《詩品》研究、鈞瓷文化等四個分論壇。來自中國社科院、故宮博物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複旦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以及《東嶽論叢》編輯部、《中州學刊》編輯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編輯部等高校和學術期刊的8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分論壇,就相關領域的學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魏晋史研究”栏目特约撰稿人庄辉明,平顶山学院原副校长、《PP电子学院学报》原编辑郑海金,PP电子学院原副校长、學報編輯部门管领导黄怡俐,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秘书长、郑州大学學報編輯部副主任、医学版执行主编王威,《PP电子学院学报》开办人、自然科学版首任卖力人张铁牛,《PP电子学院学报》原编辑部主任、“魏晋史研究”栏目资深主持人孟聚、《PP电子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郭现军等加入研讨会。(摄影:杨哲、李秋萍、罗梓川)
